星期日
2021年09月26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科技星光耀三川

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一角。记者 徐松 摄

记者 李莉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发展的关键词。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对很多企业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和影响。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

总部位于郸城县的金丹乳酸集团,是全球领先的乳酸及系列产品生产企业,拥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生产规模保持世界第二、亚洲第一。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等建立创新战略合作联盟,加大科技攻关和新品研发力度,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生物新材料产业链,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该公司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50余项,已有41个项目60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专利。

金丹乳酸集团并不是个例,位于扶沟县产业集聚区的河南水天服装科技有限公司产销两旺的好势头,主要是公司持之以恒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的结果。该公司与河南省工程学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快了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每年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5%以上,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7.1%,16项实用新型技术获国家专利,并拥有织布、印染、设计、制造、销售完善的产业链条。

2020年积极响应我市返乡创业号召,将企业从浙江搬回沈丘的河南省恒瑞特种网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造纸用网、环保用网等特新专网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专精特新企业。该公司在加工特种网业的同时,实现了原材料单丝的自主生产,拉长了产业链条,打破了对德国、葡萄牙等国家和地区进口单丝的依赖,大大降低了成本。

而主要致力于计算机及零部件、通信终端设备、智能穿戴等高端电子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的周口耕德电子厂,仅手机配件,每年就能生产4000万支,其战略合作伙伴也是全球知名企业,有华为、亚马逊、微软等。

类似企业不胜枚举。企业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离不开长期坚持创新、研发,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出高质量且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更离不开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科技创新之花灿烂绽放  

政策活,创新活水就能充分涌流。

“十三五”以来,我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一系列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相继推出:出台了《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若干意见》、《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市级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的意见》等;印发了《周口市市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并明确专项资金主要用途。市本级财政科技经费均按年度工作开展情况以后补助的方式进行全额下拨。

据初步统计,“十三五”以来,全市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50项,财政科技资金投入达15.8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投入2600万元;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46亿元,占GDP的比例约为0.4%。 

为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我市不仅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企业支持,还多渠道搭建创新孵化平台、技术研发平台,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先后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41家。其中,省级高新区和农业科技园区6个,国家和地方联合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院士工作站5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4家。 

联合攻坚破“卡脖子”难题

科技兴则企业兴,科技强则产业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企业如果仅靠“一招鲜”,很难“吃遍天”。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联合攻关,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市组织实施“低PH值发酵生产高纯度乳酸”“新型安防高速传输组件关键技术研发”等重大科技专项8项,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15项,创造知识产权30余项,培养创新人才50余人,新增产值2亿元,新增利税0.5亿元。

周口市农科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签订的“植物分子与细胞高效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转基因大豆联合鉴定”技术合作协议;郸城巨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药学院开展科技合作,共同研究开发抗艾滋病药物;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建立了聚乳酸战略联盟,致力于打造我国最大的聚乳酸产业基地;巨鑫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在郸城联合建立了抗肿瘤系列产品技术转化与生产基地,并与加拿大天然生物药物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Ragina Naid博士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在“利用天然植物制备抗肿瘤药物”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合作成功后,抗肿瘤药物年产值可达100亿元。

2020年,我市2项科技成果和1项联合项目获得省科技奖励表彰。

“矮秆大穗、抗病抗逆小麦骨干亲本新种质周8425B 创制与应用”成果,是市农业科学院等5家单位历时40年科技攻关完成,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10篇。

周8425B全国作骨干亲本应用,豫、皖、苏等12个省市172家育种单位,培育出国家和省级审定的周 8425B 衍生小麦新品种325个,其中国家审定121个。累计推广5.8908亿亩,近三年累计推广2.0377亿亩,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我国小麦遗传育种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玉米淀粉制糖发酵生产高纯度乳酸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成果是乳酸发酵技术的重大自主创新,整体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增强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回顾过去十年,我市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4项。其中,“L-乳酸的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选育及应用”“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国审周麦22号选育及利用”等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评审市级科技进步奖749项。

科技创新,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到2020年,我市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8家,比2015年的28家增长了357%,以金丹乳酸、凯旺电子、乐普药业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型骨干企业处于产业“领跑”方阵。 

培才引智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要建设科技强市,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大、结构优、素质高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潜力。

我市依托产学研合作引进人才,下发了《周口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建立周口市科技评价专家库的通知》,明确了入库专家基本标准、专家主要职责、征集范围和专家的管理等相关内容,区分了工业、农业、社会发展和财务四大领域向社会广泛征集专家。目前,全市入库副高以上职称的科技专家有168人。

同时,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对政策、资金和技术等重大需求,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夯实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基础。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库入库规模。建立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体系,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创新资源、市场渠道、供应链等优势,高标准推进专业化众创空间、协同创新共同体等建设。引导各类孵化载体打造市场化、专业化、全链条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孵化效率。

为进一步优化留人、用人和人才培养政策及发展环境,我市还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人才计划”。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8个,省派科技特派员71名,市派科技特派员50名,县派科技特派员80名,围绕产业创新需求,采取送技术上门、网络通讯指导、现场咨询、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为8个县提供产业发展咨询、解决技术难题、传播实用技术、拓展销售渠道。

“十三五”以来,我市成功培养了科技创业领军人才3人;建成市级以上重点产业创新团队18家,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实施“绿色食品专用小麦粉生产技术的集成与产业化”等河南省创新引导、科技惠民计划项目20多项,省市县三级选派250名科技特派员,推广新品种新技术450多项,带动3万多农民脱贫致富,为取得全面脱贫攻坚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成果转化增强发展动能

为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我市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坚持产学研用结合,以创新成果引领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功能作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及技术转移对接活动,积极做好牵线搭桥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提高我市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先后依托周口师范学院、周口骨科医院、周口市农科院以及科技型企业加快技术研发机构建设,以现代农业、生物化工、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建设了一批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

加快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企业共享科技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利条件。目前,技术市场共登记技术合同374项,技术交易额3.07亿元。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1972件和6507件,同比增长2.76倍和2.45倍。

科技创新让周口工业经济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仅2020年,全市就实施“三大改造”项目398个,完成投资425.64亿元;新申报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带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高于全省3.2个百分点。

积跬步以至千里,汇涓滴而成江海。从对科技创新领域进行长远谋划,到搭建科技创新制度的四梁八柱,再到激发科技创新潜力的一系列实招,我市科技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十四五”,全市科技系统将接力奔跑,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推动实现创新成果产出和转化,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①6

2021-09-26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46983.html 1 科技星光耀三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