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3日
第02版:要闻 PDF版

高举文学薪火 延续城市文脉

——周口市文学馆落成小记

□记者 黄佳

近日,在周口市中心城区中州大道与黄河路交叉口西南角的铁路公园里,一座端庄典雅的文学殿堂——周口市文学馆落成,周口从此又添一处独特的文化景观,它是周口市2020年度第一批市重点建设项目。周口市文学馆的建立,是为百姓做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可以说,它不仅是这个城市的文化地标,也是这个城市的精神坐标。

远观,“一”字型房顶与“人”字型大门设计,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深邃思想,近看,徽派建筑风格大门与典雅庄重的砖红主体建筑相得益彰。而之前,这里是一所旧厂房,因地制宜,根据需求做出相应的设计和布局,便出落成文艺范儿十足的文化景观。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周口文化史、文学史的数千年进程犹如一部激荡的长诗,融入中国恢宏的史诗,化作动人的音符,迸发出超凡的智慧和气度,利益众生。

走进周口市文学馆,浓郁的文化气息奔涌而来。正门墙壁上方悬挂“文以载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三道匾额,不仅让人直观地感受到周口作家“薪火相传 求真务实”的使命担当,更让人体会到周口文学的时代精神与开放情怀。

周口市文学馆建成面积2800平方米,分为主展区和核心展区,系统梳理了周口文学从远古到当代的发展历史,全面展示了周口籍文人、旅居周口文人等232位作者的作品。

顺着历史的脉络,走进文化的殿堂。混沌初开,乾坤始奠,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开启了中国文学的新纪元,伏羲画卦成为中华文明的滥觞,《诗经·陈风》凝聚成“风雅”精神,《洪范·九畴》揭示自然与社会的“天地之大法”,《老子》上承易道之幽光,下开道统之无穷。周口文学与中华文学同根同步,源远流长,博大厚重,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汉魏以来,周口文学蔚为大观。应劭《风俗通义》“文辞清辨,可资博洽”;谢灵运、谢朓首创清新自然之诗风;“咏絮之才”谢道韫成为文学才女的代名词;《殷芸小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小说”命名的短篇小说集;周兴嗣《千字文》成为千年不衰的蒙学经典。

家族文学在唐宋元时期的周口仍余韵飘香,唐代诗歌创作精彩不断,古文作品舒徐和缓,宋词幽隽,宋诗思虑深沉。

明清时期的周口文学,作家作品灿若群星。李梦阳、谢榛分别为前、后七子的领袖,其诗歌成就不但领一代风骚,且遗后世嘉惠。

古今文化的滋养,现代生活的激荡,当下周口人的努力,周口文学结出丰硕成果:“周口作家群”异军突起,60多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活跃当代文坛,再创辉煌!一大批周口籍著名作家把文学之魂留存在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传承文学薪火。

一楼展厅两侧的阅读区域安置有红褐色中式桌椅,不久的将来,所有市民都可以来这里参观、读书。在书中仰望乾坤、观书明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登上二楼,俯瞰全馆,清新雅致的文学空间尽收眼底。“已经在日夜不停加紧准备,筹备相关历史资料和图书上架,全力保障12月29日与市民见面。” 周口市作家协会秘书长红鸟介绍,周口市文学馆开馆后只在周末开放,不收门票,到时将有专业老师现场讲解。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精神之根。

一个城市长期坚持保护文化、培育文化、建设文化,可以更深层次地挖掘出城市的文化底蕴。

收永存之诗赋,藏不朽之辞章,佐天地之理,正乾坤之道。周口市文学馆的建成,不仅是对周口数千年文脉的梳理,更是对周口社会文明的浓缩与呈现,它将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将成为我们每个人涵养心灵、扩展精神疆域的有力指引。①5

2021-12-13 ——周口市文学馆落成小记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54582.html 1 高举文学薪火 延续城市文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