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8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五

打造医共体改革的“周口样板”

本报评论员

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市委书记张建慧在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蹄疾步稳深化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等重大改革事项,以改革增动力,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潜能。这是市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立足着力破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所作出的重要决策。

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是党的初心和使命所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的事业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出发,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展现了生命至上的崇高追求。

近年来,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周口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残致贫比例超过80%。怎样解决这些群众的现实问题,是脱贫攻坚中最难的任务。群众最大的呼声,就是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但是,基层医疗能力弱,大病外转率高,医保基金外流率超过40%,每年都有“穿底风险”。总体上看,“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群众的“痛点”。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去年以来,我市在借鉴“郸城经验”“三明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市强、县优、乡活、村稳”的改革要求,大力实施“53211”工作模式,即医疗、医保、医药、医养、医改“五医联动”;改革资金投入、分配、激励三项政策;建好互联网医院、医共体健康信息管理两个平台;实施一项信息化支撑工程;建立一个以医共体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力打造市级统筹、市县联动、数字赋能、分级诊疗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市一体化改革盘活了“一盘棋”,人财物统管、县乡村一体,带动了人才下沉、名医下乡,让许多破败的乡村卫生院、卫生室活力迸发。同时,我市强化数字赋能,打造了市域数字化诊疗系统,连通了省市三级医院和全国39家互联网医院平台,让处在乡村的普通群众也可以享受到“一键呼叫”的“高端诊疗”。

我市坚持西医、中医、预防相结合,有效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

行百里者半九十。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就越需要面对更多难啃的“硬骨头”。因此,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周口医共体改革工作中仍存在问题和短板。我们的政策供给与医共体建设匹配度不够,管理效益与利益分配联动度不够,基层能力与分级诊疗承载度仍有待提升,信息化建设与医共体发展契合度还需磨合。这些问题和短板,都需要通过持续推动改革加以解决。

部署是明方向的基础,落实是见成效的关键。要针对改革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和短板,加快推进全市一体化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供给效率。要坚持依法合规,强化医保基金监管,进一步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要立足减轻群众就医费用负担,方便群众就近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不断提高县域就诊率和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达标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实现中医科全覆盖。

初心不改,虽远不怠。让我们坚定不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医共体改革,进一步夯实基础、创新机制、统筹资源、发挥优势,千方百计把这项惠及千万人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办实办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②19

2022-02-18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五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59895.html 1 打造医共体改革的“周口样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