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1日
第06版:人物·文化 PDF版

千年古刹支亭寺

王科军

支亭寺

支亭寺位于河南省扶沟县西南柴岗乡支亭村和寺后村中间,坐落在南北走向、高出地面5米左右呈龟形状的土岗上。占地43亩,建筑面积1655平方米,共有房屋100余间,规模雄伟,建筑华丽,气势壮观。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支亭寺山门前的一棵古槐,虬枝盘旋,古朴盎然。树高约10米,干围4.3米,古槐长势旺盛,枝叶婆娑。树下的碑文记载,此树为公元前180年所栽,至今已有2000多年了。这棵古槐历尽沧桑,让人浮想联翩,给古刹蒙上了一层神秘、朦胧的外衣。

据史料记载,这棵古槐是西汉文帝初年,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的大夫张志伯亲手所栽。

古刹内设有佛祖殿、大雄宝殿、千手观音殿、天王殿、西方三圣殿、帝始天尊殿、地藏殿及东西殿庑60多间,总建筑面积2300多平方米,是目前遗留寺院中建筑华丽、殿宇齐全、佛道合一的一个奇葩。

古刹支亭寺始建于大齐武平年间(公元550年~581年),是在张志伯祠全神庙的旧址上修建起来的。张志伯,西汉人,名释之,字志伯,高祖时任大夫之职,为官清正、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因弹劾吕戚吕产,被吕后罢官贬于鄢扶,定居在龟形的土丘上,重建家园。院中种植奇花异草,花香四溢,并建小亭一座,名芝庭,龟的头部植槐树一棵,其意“植槐定宝地”。汉文帝时,鄢扶洪水横流,成为泽国,民不聊生。张志伯为治水患,发展农商,不顾年高体衰,带领黎庶挖沟排水,不幸舟翻遇难。其二子与百姓继续治水,终退洪水。汉文帝被张志伯的故事所感动,为其平反昭雪,并以相国礼葬于寺西岗上(公元1970年这一大型汉墓被毁),其住宅改为志伯祠。东汉中期,志伯祠被改为全神庙,供奉天地全神。北齐武平年间,佛教兴盛,文宣帝命国子监博士张思伯到此组织建寺工作,庙宇成为佛道合一的寺院,并定为紫亭寺。之后几度颓圮,数度修葺。至明正德年间,先后建竣天王殿、菩萨殿、大佛殿殿庑20多间,香火更加兴旺,僧侣多达五六十人,此寺成为佛教文化重要发展地。清嘉庆年间,因寺名犯忌讳,改为支亭寺,沿用至今。1986年,支亭寺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农历四月古庙会,方圆几百里甚至数千里的善家斋公、游人商贾云集此地,烧香拜佛、经营贸易。庙会期间,寺内乐声入耳,经声不断,钟声悠扬,香火极盛。

如今,支亭寺就像一位饱经历史沧桑的老人,向人们娓娓诉说昨天、笑谈今天、憧憬明天。

2022-02-21 王科军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60006.html 1 千年古刹支亭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