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娟
共同富裕不是一个新话题,它是一个老话题。实现共同富裕是自春秋秦汉以来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更加凸显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牢牢抓住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198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1年,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114万亿。这些年,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意味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手段,发展经济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们党在探索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不断坚持、完善社会经济制度,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实践探索证明,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帮助后富是行之有效的致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共同富裕这一重大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大蛋糕,把公有制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的主导地位,巩固国家经济基础。同时也要充分肯定非公有制经济为国家做出的“56789”贡献,鼓励大家勤劳致富、合法经营、敢于创业,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好蛋糕。要行之有效地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相协调的制度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深化初次分配制度改革,通过“提高两个比重”、努力做到“两个同步”,增强初次分配的公平性。深化再分配制度改革,政府通过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持续在“调高、扩中、提低”方面发力,提高再分配的精准性,从而缩小区域、部门、人员之间的差距。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发挥第三次分配在推进共同富裕的独特作用,引导有意愿有能力的组织和社会团体踊跃投身到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中。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我们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作用,扎实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保驾护航下,共同富裕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
(作者单位:中共周口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