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7日
第07版:周口文化 PDF版

一畦春韭绿 十里稻花香

周保堂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是清代曹雪芹五律《杏帘在望》中的诗句,一畦韭菜在春风中摇曳翠绿的景象,似一幅迷人的田园风光画。多少年来,它不但点缀了田野,更重要的是它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百姓餐桌不可缺少的蔬菜,韭菜炒鸡蛋、韭菜饺子、韭菜盒子等。同时,它又是普及率高的蔬菜,全国各地均有栽培。随着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12月4日成功着陆,扶沟县韭菜研究所精心培育的120克韭菜种子也成功返回,“河南省蔬菜生产第一大县”——扶沟的韭菜研究再次引起轰动。扶沟县韭菜、韭园村、韭园镇又进入人们视野,引起人们的探究。

韭菜,别名韭、山韭、长生韭、起阳草等,韭菜的“韭”属于象形字,字的下部“一”代表的是土地,上面的“非”在小篆的书写下,非常像旺盛的韭菜叶子。宋代官修韵书《大宋重修广韵》载:“韭,俗称韮”,加上一个“艹”字头,是因为韭菜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能连续收割,所以加上“艹”字头。按食用分类为根韭、叶韭、花韭、叶花兼用韭四种类型。韭菜营养价值高,含有多种维生素、尼克酸及碳水化合物,药用价值功效明显,有补肾、温中行气、散淤、解毒等功效。

韭菜原产于我国,是地道的本土蔬菜。韭菜栽培历史悠久,我国最早的农事历法政令书《夏小正》(战国时期成书)记载:“正月,囿有韭”,意思是正月时,菜园子里刚开始长出韭菜,此时“囿”中的韭菜,推测是由人工种植。所以说,韭菜发端于我国远古,夏朝时开始人工种植,周朝时广泛食用,春秋战国时普及人工种植,汉朝已经能温室种植,之后各朝代文献均有记载。《山海经》(战国至西汉初年成书)记载:“丹熏之山……其草多韭”“北单之山,无草木,多葱韭”,丹熏山、北单山大约位于现今的内蒙古、宁夏一带,说明我国北方已有韭菜种植。到魏晋南北朝时,韭菜已很普遍。《水经注》(北魏末年成书)记载:“旁生野韭,人往乞者”。唐宋时韭菜传入日本,后逐渐传到世界各地。北至俄罗斯、朝鲜、韩国,南至越南、泰国、柬埔寨,东至美国等均有栽培。我国韭菜栽培技术世界领先,据《汉书》(东汉时期成书)记载,后人发现韭菜耐寒,便开始通过深挖做畦、覆粪酿热等方式进行过冬韭菜的栽培,在西汉元帝时期,皇宫内的太官园就已经掌握了通过昼夜燃火来升高室内温度,在冬季种植韭菜。到了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北魏末年成书)中说:“若旱种者,但无畦与水耳,杷、粪悉同”,更是从选种、播种、治畦与肥水管理、收割方法等多个方面,阐释了韭菜栽培技术。在宋元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韭菜的软化栽培技术,官方农书《农桑辑要》(元朝时期成书)中记载:“土欲熟,粪欲匀,畦欲深。二月种,先将地掘作坎,取碗覆土上,从碗外落子,以韭性向内生不向外生也,常薅令净……至春,其芽早出”。通过地窖覆土软化,培育出味道更为鲜美的韭芽,即现今的韭黄。书中还分别记载了育苗移栽与分根移栽。明清时期,该技术在南北方均获得了广泛应用,韭菜文化源远流长。自从发现了韭菜,几千年来华夏大地上便有了韭菜文化、韭菜风俗、韭菜祭祀等,在现代韭菜只是普通蔬菜,但在古代韭菜是祭祀必备的贡品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春秋中期成书)中记载:“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意思是到了四之日(周代历法当中的四月)这一天需要献上羔羊和韭菜进行祭祀。先秦时期祭祀中、聘礼中韭菜成为招待贵宾的美味佳肴,后世沿袭了祭祀用韭的礼仪。《礼记》(西汉时期成书)载:“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雁”,天子、诸侯等有自己的规格,庶人因经济条件及社会地位低下,则用自己生产的时鲜之物为祖先荐新。“以韭祭祀,韭卵相配”,在《史记》(西汉时期成书)就记载有韭菜炒鸡蛋进行祭祀的内容。韭菜用来祭祀的做法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清史稿》礼志中也有正月用韭菜进行祭祀的记载。古人用韭菜祭祀是一种情感寄托,借用韭菜有“剪而复发”的特性,给人一种生生不息的感觉,用其进行祭祀有祈求保佑祖孙代代昌盛的意思。

韭园村,又名韭菜园村,地处韭园镇西部边缘。明洪武年间,赵、高二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垦荒种田、种菜颇盛,尤以韭菜出名,故名韭菜园村。韭园镇隶属扶沟县,地处扶沟县西部,距扶沟县城9公里,据《扶沟县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版733页)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六区(治所在李集村),1955年9月改为韭园区人民政府(治所在韭园村),第一次出现以“韭园”命名乡级政府名字,1956年2月改为李集中心乡人民政府,9月又撤销中心乡改为韭园乡人民政府。1958年5月撤销小乡制,改为韭园人民公社(治所在湾赵村),1968年4月设立韭园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治所在湾赵村),1983年12月改为韭园乡人民政府(治所在湾赵村),后虽经多次调整改名,直至1990年4月改为韭园镇人民政府(治所在湾赵村),但韭园村仍属韭园镇管辖。

韭园镇作为扶沟县以蔬菜命名的乡镇,在新时代挖掘种菜历史文化传承,围绕打造“中原菜都”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打造现代蔬菜产业体系,尤其是韭菜的科技研发,让“一棵韭菜”变成大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饭碗”。自称“韭菜老汉”的扶沟农民刘顺德在韭园镇建立了扶沟县韭菜研究所,该研究所是国内唯一以杂交韭菜育种、太空韭菜育种、繁育销售为主的科研基地,他潜心研究韭菜杂交育种30余年,在韭园镇等地拥有3个现代化韭菜科技园区1257.58亩及韭菜组培实验室668平方米。2016年4月6日,培育的“韭仙子”韭菜种子搭乘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升空,韭菜种子随卫星在太空遨游12天,开了韭菜太空育种的先河,经过太空失重、辐射环境培育过的新品种,产量倍增,每茬亩产万斤以上且生长迅速,菜叶宽厚肥嫩、粗纤维少、辛辣味浓,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已注册了“南北绿久”“韭仙子”“韭王子”“韭公主”“韭老汉”“韭美人”等49个商标专利,培育出韭菜育种材料262个(种),提纯复壮上市韭菜新品种106个,太空韭菜种子4个。“南北绿韭”被评为全国蔬菜十佳畅销品牌,扶沟韭菜种子占全国韭菜种子的70%份额,同时还出口韩国、朝鲜、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亚、加拿大、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及非洲等国家。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习近平同志在考察三亚时讲到“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伴随着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搭载“韭王子”和“韭黑”两个品种的韭菜种子,经过6个多月的“太空漫游”也回到老家。新一轮的“太空韭菜”研发蓄势待发,有厚重文化传承的韭园镇也将焕发新的生机。②8

2022-12-27 周保堂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89433.html 1 一畦春韭绿 十里稻花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