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0日
第06版:副刊 PDF版

春来矣

司新国

翻开日历,2月4日立春,3月6日惊蛰,3月21日春分,脑子里忽然就蹦出一句:严冬将尽,春来矣!

三年疫情,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

疫情的肆虐,诗和远方与我们渐行渐远,很多生活被改变。单检、混检、落地检、常态检成了我们的日常,出行要扫场所码、行程码、健康码,所在城市和小区以高中低风险区分类,一旦被认定为密接、次密接,就被要求居家隔离或送集中隔离点。据说疫情期间创造出来的词汇,如:社区清零、社会面基本清零、总体社会面清零,再加上静态管理、动态管理,还有管控、防控、小阳人、大白等等,词汇之多,词汇之丰富,让我们叹为观止。

年前终于盼来了放开,我们可以自由出行、自由呼吸,探亲访友,回家过年了。但放开后“阳”的速度,堪比光的速度!朋友圈里不是这个“阳”了,就是那个“阳”了。 有人吐槽,坚持月余足不出户,不串门、不聚餐,最终亦未幸免。反倒是没“阳”的人成天提心吊胆,有着“等待靴子落地”的焦虑。

“阳”并不可怕,但对有基础病的老人,几乎就是一劫。有朋友自嘲,三年了,总算感同身受,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选择了“阳”性,有了参与感。正话反说,透出了辛酸和无奈。我们尚须扶正固本、培元养气,在复苏和愈合中,修复心灵的疤痕。

抖音里看到很多让我感动的人:有被妻子、丈夫、儿子、母亲照顾得妥妥的“幸福羊”,有六七岁“阳”了、半夜三更爬起来给“羊妈妈”送水的“懂事羊”,有远离亲人在异地打拼,“阳”了之后高烧不退、疼痛难忍也一声不吭、怕家人牵挂的“坚强羊”,有“阳”了的儿子、女儿怕传染给老人,天天把可口的饭菜放在老人门前,跪在院里给老人磕头拜年的“孝顺羊”……

三年磨难,见证了亲情,也见证了人性。我们知道了,这世上,最解病毒的良药、能让冰雪融化的是爱,是国家和家人满满的爱。国家是我们的坚强后盾,亲情是我们的幸福支撑。健康之外,功名利禄皆是浮云,失去了健康,也就失去了全部。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当下景、碗中餐、身边人,就是父母在、孩子安、夫妻和,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有人爱、有事干,就是下雨有雨伞、睡觉不失眠,从此无灾无难、平平安安。

出乎意料的是央视春晚,相比之前节庆活动演员对着空无一人的演播厅演出,兔年春晚不但现场气氛热烈,而且所有观众都不戴口罩了。这是在向世人昭示,我们的国家正式告别了刚刚过去的三年艰辛,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舒心自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 当然,还有象征着转机和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复苏的“春运”潮。这场举世无双、南来北往的人口大迁徙,终于在经历了三年疫情后回归。风驰电掣的高铁,呼啸而至的飞机,承载着人们对回家的渴望。同时复苏的还有旅游业,我的朋友在电话里对我说:“憋屈了三年,终于能带着家人来广州逛花市、赏花灯、看舞狮、品美食了!”我的另一个朋友选择了出境游。在发来的视频里,他在吉隆坡“捞生”,和亲友围坐一圈,用筷子把盘中生鱼片、蔬菜丝、水果丝反复高高夹起,边夹边高喊“捞起”(与“捞喜”谐音)等吉祥的话语,在小长假里体验着不同的年俗。

许是惊蛰不远,春分一步步近了,风儿越来越温柔,阳光越来越明媚。田野里的麦苗约略嗅到了春的气息,正在抖擞精神,准备返青拔节。泥土里蛰伏了一冬的虫儿,只待一声春雷,就会舒展小小的身躯,发出呢喃之声,争先恐后赴春的盛会。这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规律,是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天道轮回。莫说“夏虫不可语冰”,生命固然短暂,却有短暂的欢欣,即使昙花一现,也有瞬间的灿烂。回味季节的交替,惊艳生命的顽强,让我感动、庆幸:哦,我,我的亲朋好友,我所有认识的人都好好的,能在今后的日子里,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听炮响、听虫鸣,看花、看草、看烟火,所有的美好都能如约而至。

经历过风霜的种子,花会更艳,果会更甜。我们终将驱除“恶魔”,战胜疫情,把抗争留在不屈的过去,把胜利写进吉祥的未来。与更美的世界相遇,与更好的自己相遇。即使现在身处逆境,也应该坚信:严冬将尽,春来矣!①8

2023-02-10 司新国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93205.html 1 春来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