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4日
第03版:要闻 PDF版

新街印记

记者 何晴

每到傍晚时分,新街路口商贩云集,你来我往,热闹非凡。北起滨河路、南至西大街,新街长仅有300米,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而今,这条街正穿越百年繁华,迎来新生蝶变。

为探寻新街故事,记者登门拜访了89岁的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王羡荣。王羡荣是20世纪80年代周口市政协(川汇区政协前身)聘请的首批29名文史研究员之一。他花费半生走街串巷,以“亲闻、亲见、亲历”,写下多篇调查文章,为周口古城留下许多历史印记。在其著作《依然颍水淖波痕》中,有对新街详细介绍:由贾鲁河入沙颍河处,原是一条“十”字形河道,这条河从磨盘山(川汇区工会、人和办事处西侧)向南经单庄、杨脑、柴堂流向东南,由于这条河常年淤塞、干涸,经王进士填平,自然形成一条与子午街并行的南北街,群众称“新街”,将子午街称“老街”。

在王羡荣的记忆中,新街是周口清代、民国时期,金融、贸易最为集中的街道,也是达官显贵居住密集的街区。“朱仙镇、赊旗镇、周口镇、道口镇合称河南四大名镇,相较于其他三镇,周口镇起步最晚,发展最快,其原因是背靠三条河。”王羡荣说,漕运发达的地方总会吸引各路商贾来此营生,建立同乡会馆。明末清初,周家口已发展有四五十条街道,南岸最繁华的是山货街、老街、新街、北永兴街、南永兴街等。“走马门楼插花兽,富人都住新街口”,一句流传于周家口的民谣足以证实当时的新街有多繁华。

王羡荣从小在文化街长大,与李家大院(2002年被周口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只隔三四个门儿”。李家大院始建于明永乐初年(1403年),临街均为布庄、钱庄等商业店铺,店铺后面皆为大大小小四合院式民居。房屋主人为开明绅士李国瑗。王羡荣说,此人在老周口人心目中德高望重,为百姓作了许多善事,其中“不惜用粮包将溃堤口堵住,使周口南寨转危为安”“出30万银元从匪徒手中赎回近百名乡亲父老”“出资买下所有馒头让群众吃饱肚子以利抗洪,组织佃农砍伐农村自家树木运往河堤,供打桩堵水使用”等故事更是在周口传为佳话。

在《依然颍水淖波痕》一书中,对于李家大院的整体布局有详细说明:“住宅设计豪华、合理,居住方便,占地约30亩,坐西向东。走进大门,是一个四合大院,有南北屋各3间。西屋是一座约100平方米的大会客厅,通过客厅南北两侧进入中院,中院南、北、西屋都是明三暗五的卧室,通过西屋两侧进入后院,后院与中院建筑格局大体相同,不同的是都是二层楼房,全院均是青砖铺地,走廊回绕,可避免日晒雨淋。所有房屋全是砖木结构,屋顶有各种脊兽。通过后院西行,有后门一座,可通文化街。”遗憾的是,随着历史的变革,辉煌一时的李家大院只现存门楼和临街房四间,李家当铺院(被周口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商铺房原就属于李家大院的一部分。

遗憾不再继续!2022年7月11日,市委、市政府研究成立市政府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高位推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10月8日,成立周口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指挥部,并入驻南寨历史文化街区。

新街正“变新”!李家当铺院、李家大院、白彦章老宅、抗战指挥部、刘氏老宅保护修缮设计方案已完成。截至目前,新街部分建筑立面改造施工围挡已搭建,道路及管线提升改造正有序进行。李家大院正在征迁准备,已做好随时进场施工的准备。李家当铺院5-10号建筑主体已完工,1号建筑、2号建筑总体完工80%以上,3号建筑基础施工,北侧11号、12号、13号建筑拆除,全部工程计划4 月底完工。“我市各部门精心谋划、统筹安排,倒排工期、全力以赴,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任感将历史名城保护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生根,确保我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顺利进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建筑设计科负责人说。①6

2023-04-14 记者 何晴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198459.html 1 新街印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