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5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淮阳:新站镇乡村焕发新活力

本报讯 (记者 侯俊豫 通讯员 牛永政)沈阁行政村百亩大棚葡萄陆续上市,田口行政村200余亩香椿树绿意盎然,小王楼行政村露营地、垂钓塘周末人气爆棚……夏至时节,沙颍河北岸的淮阳区新站镇处处滴翠流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勤劳的群众正意气风发地唱响乡村振兴的赞歌。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淮阳区新站镇以党建为引领,以区位和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以多样、灵活的方式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让乡村焕发勃勃生机。

党建示范引领,赋能乡村经济“壮骨强筋”。淮阳区新站镇紧紧围绕“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赚”的发展理念,将产业发展纳入党建工作,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通过实施“党建+”战略,动员全镇党员干部狠抓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村集体增收。该镇积极探索实施承包租赁、经营实体、生产服务等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通过土地流转、引进特色种植产业,新站镇流转土地3万余亩,其中发展大蒜、花生、土豆、香椿、食用菌、葡萄特色种植产业超2万亩,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解决了1.2万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问题。通过“企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该镇引进高品质土豆种植项目,流转王拱楼、天齐、关屯等行政村土地500余亩,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解决了4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问题。引进的周口腾越农业公司,租赁马营行政村的70个钢架棚种植食用菌,产品销往福建漳州,市场供不应求。一个棚每年租金为4000元,马营行政村70个棚年收租金28万元。此外,在这里务工的四五十个村民每月均可领工资4500余元。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村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升,迈出了强村富民、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选优配强乡村振兴“领头羊”。该镇以“熟悉村情、致富带动能力强”为原则,选配素质过硬、能力过硬、团结务实、有担当的村“两委”班子,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制定发展思路,提升业务能力,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今年以来,该镇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外出观摩学习2次,开展“擂台比武”3次,通过“走出去”和“比本事”,不断增强村党支部书记做好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创新开展村党支部结对帮扶。该镇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立足软弱涣散村实际,创新实行村党支部结对帮扶政策,先进村党支部联系后进村党支部,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定点帮扶,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展共谋的良好格局,为产业振兴蹚出新路子。沙颍河北岸的田口行政村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是一个软弱涣散村,通过与“四星村”结对帮扶,产业有了新发展。如今,该行政村近百亩的葡萄陆续成熟上市,200余亩香椿树成了群众的“发财树”,全村村民正在描绘产业发家、勤劳致富的新画卷。

发展特色产业,探索生态与经济双赢新路径。坚持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沙颍河经济带率先落地,立足林果蔬塘等特色资源,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促进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高效流动。

果树种植增动力。积极打造500余亩以葡萄、梨树、莲藕为主的优质经济作物,带动就业120余人,走出一条发展林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特色种植固支撑。充分利用土壤、气候等资源优势,积极引进羊肚菌种植产业,目前,已建设大棚90余个,预计每个大棚(一亩地)能产鲜羊肚菌1000斤左右,产值在10万元以上,带动村民就业140余人,当地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在基地务工,不仅学到了羊肚菌种植技术,还解决了增收和就业难的问题。

驿站民宿提特色。围绕“农旅度假+生态度假”,着力发展生态休闲体验式农业和农家乐式旅游产业。位于沙颍河沿线的颍水晓畔驿站项目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166亩,现已完成驿站餐厅、亲子营地、研学采摘、休闲垂钓、房车露营地、停车场建设。每逢周末,三五成群的游客让这里人气爆棚。截至目前,该驿站接待游客4.8万人次,带动就业200余人。

“下一步,我们会持续发挥区位和农业农村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努力实现村美、民富、产业旺,谱写新时代以农兴产、以产强镇新篇章。”淮阳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新站镇党委书记王晖说。②12

2023-06-25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04948.html 1 淮阳:新站镇乡村焕发新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