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1日
第06版:周口文化 PDF版

探寻豫东“地下迷宫”

——淮阳刘崇墓发掘记

石仓楼 玉舞人 玉猪 均为淮阳刘崇墓出土文物

李全立

目前,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淮阳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十分丰富,也是周口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和重要支撑区域之一。位于淮阳北关的陈顷王刘崇墓,目前已整治一新,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刘崇墓的发掘是我市通过基本建设前考古勘探发现并采取就地保护的首次案例,也是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两不误、相互促进的成功案例之一。

1988年7月26日,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的我,带着初次踏上工作岗位的兴奋,到周口地区文物工作队报到。当时,地区文化局文物科和地区文物工作队是科队合一,总共不到10人,有5间办公室。当时的科长也是队长叫韩维龙,对我十分照顾。

8月8日那天,韩科长让我随他到淮阳出差。原来是淮阳北关纱厂扩建,周口地区文物工作队在勘探过程中,发现了大墓痕迹。我们到工地查看,确定了是一座大墓。

回周后,韩科长他们除及时向国家文物局及省文化厅文物处汇报外,积极与厂方和淮阳有关方面协调。最后决定,淮阳北关纱厂扩建的40亩地另外选址,国家文物局拨付40万元用于发掘。周口地区文物工作队、淮阳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聘请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教授曹桂岑为领队。韩维龙和淮阳博物馆馆长吴子军研究后商定,由我任现场主持,负责大墓发掘的技术工作。

当时,我很忐忑,大学四年基本上都是在学习理论知识,除了1986年舞阳贾湖遗址的古墓葬发掘时实习了半年,由我主持发掘古墓葬,况且是一个大墓,心里很没底。韩科长鼓励我:“上有曹桂岑老师不时去指导,几个技工都是长期在省考古研究所工地工作,经验丰富,外围有史磊、陈红军、艾文生他们协调,放心干吧,没问题。”

8月10日下午,我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坐公共汽车赶到了发掘驻地北关粮店招待所。北关粮店招待所距离发掘地1公里,我们每天步行上班。

8月11日8点整,所有人员都赶到了现场。开工之前,曹桂岑老师召开了一次会议,安排了注意事项,特别强调全场要听我指挥,大家要配合好。令人高兴的是,淮阳县公安局太昊陵派出所抽调了2名公安干警,全程在工地配合发掘工作。

8月份的天气仍然很热,有时会汗流浃背。驻地到工地,每天步行四趟,住宿条件一般,吃饭都是在街上。虽然辛苦,但这是我毕业后第一次参与发掘,领导信任,把这么重的任务交给我,基本是独立主持,心想一定要干好,不辜负领导的期望,这样想也就不累了。

由于古墓面积较大,过去应有高大的封土,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封土堆基本消失,有的地方留存了一些,在发掘现场的西南角也露出了几块墓室砖。我们决定采取大揭顶发掘办法,先选定墓室基本轮廓,再逐层下挖。

随着发掘工作的进展,工地出土量越来越大,增加了民工数量,增加了推土车,提高了工作效率。到了8月底,已下挖1米多,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四周布置了警戒线,发掘工作在警戒线内进行。这样,围观群众再多,也不影响发掘工作。在下挖至距地表2米多时,部分未被破坏的墓室已露出,在东部发现了墓道,为斜坡状,朝东。

发掘期间,曹桂岑老师时常到工地指导,特别是发掘到主墓室时,曹老师亲临现场指导,亲自动手清理,各级主要领导也多次到工地慰问看望考古人员,使大家备受鼓舞。经过近三个月的艰苦工作,11月初,整个大墓的发掘接近尾声。大墓的面目呈现在大家面前,神秘的面纱逐步揭开……

此墓为砖石墓,墓门东向,有斜坡墓道,墓顶原有封土堆,后逐渐削平,封土中间高、四周低,封土为掺有料礓的黄色五花土,经过夯打,土质坚硬,夯层厚10厘米~25厘米,夯窝不明显。在封土偏北部残留车轮痕迹,据观察,所用封土大部分是从其他地方搬运而来的。

墓室平面略呈长方形,顶部距现地表0.4米,由墓道、墓门、甬道、左右耳室、前室、后室和四周回廊组成,回廊内另设7室,皆为长方形,有甬道、券门相连通。整个墓室东西长28.3米、南北宽18.2米,面积达515平方米,犹如一座“地下迷宫”。

该墓所用砖石种类繁多,砖以长方形、楔形和扇形为主。纹饰有素面、绳纹、菱形纹,有的端印二乳钉或四乳钉。菱形纹砖主要用于砌筑回廊,在菱形纹中模印“安君寿壁”字样。石块有青、红二色,有长方形、扇形两种,主要用于前后室、券顶、壁墙及相连的甬道和铺地,所有墓室皆有铺地砖。

发掘过程中,在墓室的填土中,先后发现有东汉晚期的铁橛、铁斧,唐代、宋代、清代的瓷器和器物碎片,说明该墓从东汉晚期、唐、宋、清一直有被盗情况,多次发现盗洞痕迹。作为主室的前室、后室及耳室顶部被破坏,很多石质的文物被故意打断、打碎。

该墓虽然多次被盗,但仍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主要有:

完整石仓楼,面宽1.47米,高1.2米,楼顶、楼身各用1块青石雕成,重达2吨。楼顶为庑殿顶,楼身前面接一平台,平台左右有楼梯各8层,四周线刻多幅画像,有人物、牛、马、羊,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银缕玉衣,出土时散乱,多出土于前室扰土中,完整的545片,残缺的1736片,玉质以南阳独山玉为主,有少量和田玉、岫岩玉,以白玉为主,其余有青玉、绿玉、褐玉等,以长方形、梯形为多,其余有方形、多边形、月牙形、璧形、舌形、不规则形等,达30多种。玉片边缘均有穿孔,部分残留有银丝。

玉舞人,和田玉质,有褐色沁,保存完整,作舞蹈状,形象生动逼真,是一件艺术珍品。其他玉器有玉猪、玉璜、玉觿、玉饰等。

出土的其他珍贵文物还有:石天禄承盘、虎形石座、狮形石座、双兽石座、石凭几、画像石、石俑、石猪、石鸡、石井、石砚、石舂、石杆、石滑轮、石珠。其他文物有:铜车马器60余件、铜镜1面,以及珍珠、瓦当、陶器等。

那么,该墓的墓主人是谁呢?史书记载: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封其子刘友为淮阳王。东汉光武帝刘秀、章帝刘炟分别封刘延、刘昞为淮阳王,章和二年(88年)改淮阳国为陈国。今淮阳城周围,尚存土冢十余座。在已挖毁的墓葬中,出土金缕、铜缕玉片数枚。北关1号汉墓原有高大的封土,墓室建筑规模巨大且带有回廊,墓主应是二千石以上的贵族。墓内出土了银缕玉衣,据《后汉书·仪礼志》记载,皇帝死后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始封列侯、贵人、公主使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衣。这种制度在西汉尚未确立,到了东汉成为定制,东汉帝陵尚未发掘,至今发现的13套东汉时期的玉衣,皆为银缕、铜缕,墓主身份为诸侯王及其配偶。据此可知,淮阳北关1号汉墓墓主的身份应为诸侯王或始封列侯。

回廊墙壁的砖上,有模印“安君寿壁”四字铭文,“安君”二字可能与墓主有关,是墓主的名字、封号或敬称。据《后汉书·郡国志》,东汉章和二年(88年)改淮阳国为陈国,辖九县,人口154万。《后汉书·孝明八王传》载:陈敬王刘羡于章和二年就国,“立三十七年薨,子思王钧嗣”。永元“十二年,封钧六弟为列侯”。“永初七年,封敬王孙安国为耕亭侯,钧立二十一年薨,子怀王竦嗣。立二年薨,无子,国绝。永宁元年立敬王子安寿亭侯崇为陈王,是为顷王。立五年薨,子寿王承嗣。承薨,子愍王宠嗣”。刘宠被袁术所杀,陈国灭亡。据统计,东汉一代,共封淮阳王2人,陈王6人,始封列侯7人。既然墓葬年代在东汉中期偏晚,这个时期的陈王或始封列侯只有顷王刘崇能与砖铭“安君”有联系。刘崇是刘敬之子,原封安寿亭侯,永宁元年(120年)继封陈王,立五年死。“安君”可能是他为安寿亭侯的敬称。据此判断,结合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此墓墓主应为东汉淮阳王刘崇。在距刘崇墓北侧10米左右,另有一大墓,亦是砖石墓,推测为刘崇夫人墓。

刘崇墓的发掘,得到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的谢辰生、黄景略,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省文物局局长杨焕成,先后到工地慰问指导。周口地区行政公署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中国日报》《人民日报》《中国文物报》和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十余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

该墓发掘后,决定就地保护,这是周口市经济建设为文物保护让路的第一次。2006年6月,刘崇墓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至今,刘崇墓周边环境整治一新,已成为旅游胜地。最近,淮阳区委、区政府把刘崇墓考古遗址公园列入淮阳区重点项目,相信不久的将来,神秘的“地下迷宫”——刘崇墓,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作为该墓的发掘亲历者,为此感到十分欣慰。②8

2023-08-21 ——淮阳刘崇墓发掘记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11764.html 1 探寻豫东“地下迷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