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飞 杨飞飞
财政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今年以来,全市财政收支呈现显著的增长态势,收支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财政收支的较快增长反映了全市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财政与经济在我市正呈现出较为理想的良性互动状态。
一、财政收支反映了全市经济稳中向好
今年以来,全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收支管理,加力提效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全市财政收支稳中向好,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8.6亿元,增长13.2%,收入规模居省辖市第10位,增幅居省辖市第2位,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5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9.9亿元,增长9.2%,增幅居省辖市第5位,税收比重为64.4%。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17.8亿元,增长15.4%,支出规模居省辖市第3位,增幅居省辖市第1位,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4个百分点。呈现出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收支增幅“双领先”。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2%,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5个百分点;收入增幅居全省第2位,同比提升5个位次(去年同期第7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5.4%,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4个百分点;支出增幅居全省第1位,同比提升11个位次(去年同期第12位)。收支增幅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了位次的提升,保持了全省前列。
二是收支质量“双优化”。在收入方面,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稳经济的政策落地见效,全市税收持续增长、结构不断改善,税收收入占比从2023年一季度的59.8%上升到二季度的64.4%,税收占比从一季度全省排名第17位上升到二季度全省排名第10位,优质财力空间持续扩增。在支出方面,全面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持续优化支出结构,支出安排有保有压、有缓有急,在保障民生等支出的同时,腾出更多财政资源补短板、强弱项,支持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后劲。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307.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5%,增长19.9%,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4.5个百分点。
三是收支总量“双提升”。收入方面,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8.6亿元,同比增收12.6亿元,总量较去年同期(第11位)提高1个位次;支出方面,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17.8亿元,同比增支55.8亿元,总量较去年同期(第5位)提高3个位次。收支规模的稳步提升,有力保障了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
经济决定财政,没有经济不发达而财源可以丰裕的。从今年上半年全市财政收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大量数据,也直观反映出当前全市经济运行持续稳中向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的良好发展形势。
二、财政收入增长受益于经济较快发展
综合分析,全市财政收入之所以能够实现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全市经济的持续较快恢复。经济的持续恢复向好,为财政收入企稳回升、较快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
税收收入保持高增速,税收增长与GDP增长相匹配。上半年,全市税收收入完成128.45亿元(全口径,下同),同比增长38.1%,增收35.46亿元,较全省平均增速(31.9%)高6.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4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税收收入完成0.39亿元,下降18.9%,第一产业增加值266.08亿元,下降0.2%;第二产业税收收入完成46.28亿元,增长44.7%,第二产业增加值753.83亿元,增长2.4%,居全省第10位;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完成81.78亿元,增长35.1%,第三产业增加值804.85亿元,增长4.9%,居全省第7位。第二、第三产业的恢复发展为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增值税大幅增长,为税收增收助力。从增收的税种来看,增值税(增收45.11亿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增收0.46亿元)、契税(增收0.29亿元)、城镇土地使用税(增收0.25亿元)等7个税种实现增收,合计增收46.23亿元,拉高税收增幅49.7个百分点。得益于实体经济的较快恢复,全市增值税完成82.1亿元,增长122.1%,增收45.11亿元,对税收收入的增长贡献率达到127.2%。其中,工业增值税完成29.6亿元,增长98.1%;批发业增值税完成21.5亿元,增长47.5%;零售业增值税完成5亿元,增长58%。
工业生产持续回温,工业税收运行良好。随着整体经济稳步回升,工业企业生产运行态势恢复效果明显。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由负转正,增长0.1%,较一季度提高3.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3位,较一季度提升4位。全市工业用电量完成27.13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加3.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46%。市监测的97家重点企业总用电量为8.55亿千瓦时(含周口钢铁公司自备电厂自发自用电量),同比增长40.32%;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实现222.27亿元,同比增加5.14%。工业企业生产回温,带来相关税收的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工业税收完成35.57亿元,增长73.7%,高于全省平均增幅,位居全省第7位,增收15.1亿元,税收增长贡献率为42.6%。分行业看,制造业入库33.05亿元,增长49.2%,增收10.89亿元,26个主要行业有22个实现增收,工业行业增收面达85.7%。
三产多数行业税收增收,房地产、商业、信息传输增长贡献居前三。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9%,对经济贡献率达69.6%,拉动经济增长2.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迅速恢复,带动经济恢复的同时促使税收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三产税收入库81.78亿元,增长35.1%,增收21.25亿元,15个主要行业中有10个行业增收,增收面达66.7%。分行业看,对三产增长贡献率居前三的行业是:房地产业入库12.95亿元,增收12.87亿元,增长贡献率为60.6%;商业入库36.77亿元,增收8.90亿元,增长贡献率为41.9%,信息传输和技术服务入库6.50亿元,增收4.01亿元,增长贡献率为18.9%。
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持续落实,财源基础更加夯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集中精力抓产业、强基础,取得了很大成效,为周口经济高质量长远发展开辟了良好前景,同时也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先进制造业为导向,投资持续回稳向上,工业税源持续扩容。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深入践行“项目为王”理念,聚焦先进制造业,奋力推动周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实施“三个一批”项目865个,其中“签约一批”231个,“开工一批”419个,“投产一批”215个,“三个一批”综合考评保持全省第一方阵,项目支撑能力持续提升。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高于全省7.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较一季度提升7位。其中投资项目完成投资增长25.7%,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9.4个百分点。
优势特色产业加快聚集,规模优势逐步显现,重点行业规模不断壮大。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步恢复,市场需求回暖,企业产能得到进一步释放,生产销售均提速明显。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加快聚集,规模优势逐步显现,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中有7个实现正增长,其中美妆产品增加156.9%,肉制品加工增长74.3%,现代食品增长26.7%,聚乙烯新材料增长20%,粮食精深加工增长13%,汽车零部件增长11.5%,特种钢材增长1.6%。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成长,支撑能力不断增强,重点企业成长迅速。2023年上半年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特别是第二季度,全市智能零部件、生物可降解材料迅速回暖,生物医药企业调整产品生产方向,订单大幅增加,使得我市智能终端零部件、生物可降解新材料、生物医药行业增长较为明显,工业增加值分别增加30.5%、17.4%、17.4%。如耕德电子年产8000万支智能零部件项目一期3000台CNC数控机床及30条手机组装生产线陆续投产使用,上半年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49%;巨鑫生物制药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产能得到充分释放,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加60.25%;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精制乳酸建设项目、年产6万吨生物可降解聚酯及其制品项目先后投产运行,上半年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6.81%。
三、财政支出增长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稳经济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不断强化财政资源统筹,腾出更多财力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民生支出和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建设需求。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17.79亿元,增支55.8亿元,增长15.4%,增幅居省辖市第1位,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19.4个百分点。较高的财政支出强度,为全市重大战略实施、重要工作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支持保障。
优先支持“三保”及民生改善。全市财政部门坚持把“三保”支出作为优先保障的重点,强化监管和资金调拨,全市“三保”政策总体落实较好,工资发放、日常运转、基本民生等都得到较好保障。上半年,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完成307.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5%,比去年同期高2.7个百分点,增长19.9%。城乡社区、科学技术、农业农村、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支出分别增长56.9%、31.3%、39.5%、20.8%、20.8%。
支持惠企纾困提振发展信心。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稳经济、促发展各项决策部署,持续不折不扣落实留抵退税等税费优惠政策,帮助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上半年,拨付惠企财政奖补资金1443万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5G基站建设和兑现满负荷生产奖励。拨付300万元支持市农科院种业创新实验室建设。拨付1000万元购房补贴资金,助力房企纾困解难。适时精准发放消费券,居民消费潜力加快释放,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加。持续推动政府采购流程再优化,创新“采购项目一键归档管理”功能,健全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普惠小微贷款机制。一系列惠企助企纾困政策的实施提振了市场主体的信心,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确保了经济发展的持续向好,为财政增收起到了回补促进作用。
全力支持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市财政局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抓好财政资金统筹调度,筹措拨付资金12.6亿元,支持周钢、益海嘉里、沙颍河三期改造、交通路提升改造、关帝庙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等一大批中心城区重点建设项目。同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用足用好专项债券,共获批专项债券额度166.85亿元,居全省第2位,支持了全市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市直幼儿园、文昌幼儿园、实验幼儿园升级改造及中心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159个重大建设项目,专项债资金为我市带动有效投资、补短板、扩内需提供了有力支持。
支持科技创新激发活力动力。上半年全市科技支出完成8.73亿元,增支2.08亿元,增长31.3%,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15.9个百分点。支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智改数转,围绕传统支柱产业,加快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先后推动建设了四方制药中试基地、银鑫棉业6万锭智能纺纱生产线、周口数字经济双创孵化园等项目,通过高位嫁接形成“新智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100%,使创新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保障政府运转、服务重大决策上,肩负重要责任。下一步,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做大财政“蛋糕”,积极向上争取,强化经济发展和民生服务保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财政力量。
(作者单位:周口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