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9日
第03版:周口人大 PDF版

大兴调研之风 把准民生“脉搏”

□记者 刘昂

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多次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为服务周口发展大局,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近期,市人大常委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陆续开展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专题调研,乡村振兴促进“一法一条例”和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执行情况执法检查,残疾人保障“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成效回头看等工作,找短板查不足、提建议促整改,为周口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开展全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调研

为推动我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全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实地察看了部分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社区办园点和在建幼儿园项目,组织召开了部门和专家座谈会,并在周口人大数智化监督平台向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广泛征求了意见建议。

调研组通过调研和座谈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幼儿园2378所,其中公办幼儿园822所,占34.6%;民办幼儿园1556所(含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264所),占65.4%。全市在园幼儿35.7万人,其中公办幼儿园13.7万人,民办幼儿园22万人。《“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规定,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目前,我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3.4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8.6%,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38.4%。

近年来,市政府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建设。2023年,全市计划新建公办幼儿园42所,改扩建幼儿园34所,新增公办学位数2.17万个。截至7月底,全市新建公办幼儿园开工30所(已竣工5所),开工率71.4%;改扩建幼儿园开工24所(已竣工17所),开工率70.6%。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保教人员数量不足、对幼儿园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调研组建议,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规定和财政奖补政策落到实处,按时足额拨付,做到专款专用;发改、教育、财政部门要根据办园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适当提高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科学限定民办幼儿园最高收费标准。

要根据城镇化发展和人口出生变化,精准测算幼儿园学位需求,合理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制订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计划,逐步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的目标任务。

要采取区域内合理调配、政府购买服务、县(市、区)统一招考等方式及时补充公办幼儿园教师,落实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职工工资待遇,引导、监督民办幼儿园配足配齐教职工并保障其工资待遇。

要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资质、教师资格、保教收费、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监督和检查,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对办园教学行为不规范、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及学前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整顿,取缔非法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同时,发挥好省级示范幼儿园和市级示范幼儿园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市幼儿园教育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开展乡村振兴促进“一法一条例”贯彻执行情况执法检查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紧紧围绕群众关切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以现场检查、委托检查、部门自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河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贯彻执行情况执法检查,并通过周口人大数智化监督平台征集到310名人大代表关于促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检查组在检查中了解到,自乡村振兴促进“一法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周密部署、统筹推进,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乡村产业不断发展,种业发展加速推进,持续鼓励农机生产研发和推广应用,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农”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2元,同比增长7.5%,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但是,目前仍存在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面临诸多挑战、优先发展理念还需强化、乡村产业发展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支持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检查组建议,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和政府主导作用,抓好普法宣传,进一步提高乡村振兴促进“一法一条例”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要推广已成熟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加强对品种引进、种养方式、资金引入、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宣传推广;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提升和巩固现有品牌的价值,促进我市农业品牌化发展;抓好精深加工、储运、市场对接和营销服务,使农民在种好、养好的基础上,能够卖得出、卖得好,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使农民的口袋鼓起来。

要研究出台配套文件,保障农业产业设施用地、建设用地需求。金融部门适度降低信贷准入门槛,创新信贷服务模式,配置专项信贷规模,提供优惠贷款利率,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索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分担机制,助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要积极培育以新型农民、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为核心的产业人才,大力培养、引进、扶持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本土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开展残疾人保障“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成效回头看

为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深入有效实施,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前往中心城区主要街道、街头游园、居民小区和精神康复医院,对残疾人保障“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进行视察,并召开座谈会。

视察组在视察中了解到,市政府督导相关职能部门对照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41次会议审议意见及市人大常委会残疾人保障“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问题清单,深入开展整改工作,切实提升了整改实效。2022年,全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费种认定用人单位增至83934 户,是2019年的2.8倍,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明显改善;开设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班,5076名残疾人参加培训,新增持证技能人才1565人,其中持证高技能人才211人,提升了残疾人劳动就业能力;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12场,帮助登记残疾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为残疾人提供轮椅、助听器、假肢、矫形器等适配服务,对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让残疾人生活更加舒适;加强盲道、街头游园、社区、公厕等区域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让残疾人出行更加便捷;畅通残疾人法律援助便捷通道,保障残疾人能够及时获得法律援助。上述一系列有效举措让残疾人社会保障更有温度,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视察组在视察中发现,虽然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残疾人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收到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与管护仍需加强、残疾人事业管理机制还不够长效、社会宣传还需进一步加强、资金拨付还需进一步提速等问题。

视察组建议,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全面落实并执行好涉及残疾人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周口全局,不断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优化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配合、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长效工作机制,定期听取残疾人工作汇报、研究残疾人工作,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工作机制、保障机制等,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保障残疾人康复、就业等需要,真正实现好、维护好残疾人的切身利益。

要进一步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工作机制,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智慧城市、乡村建设等,协调相关部门同步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接下来,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依托周口人大数智化监督平台,紧盯人代会“五个报告”,找出市“一府一委两院”离完成年度目标差距较大、全省排序连续靠后,或者是问题多发、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方面,深入调研、找准症结、提出意见建议,为高质量建设、高水平实现现代化周口作出人大新的更大贡献。②16

2023-08-29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12368.html 1 大兴调研之风 把准民生“脉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