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1日
第06版:周口文化 PDF版

商王高宗陵

何建华

中国商朝第22代帝王武丁,是历史上公认的名君圣主、中兴之王。他率领军民在今西华一带灭蝗时染疾而逝,就地安葬。其长眠地,即1931年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所记载的“在河南西华县北二十里”,确切地说,是在今西华县田口乡陵西村东侧。历经两三千年的风雨沧桑,特别是1938年的黄水泛滥、泥沙淤积,以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群众无序烧制砖瓦、积农家肥、垫宅基取土,今天人们看到的高宗陵冢高不到4米,东西宽五六十米,南北长百米左右。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刻立于陵右前方。陵顶部数十棵高大杨树,昭示着农人对土地的珍惜,但也让人觉得这些普通乔木所长位置有点对陵主不恭。从陵前香炉内所存香灰看,确有少量香客前往祭拜,但不免寥寥。作为一代名君之陵,其样貌好像与帝王级陵墓规制不符,与外地帝陵旅游热度相比,这里似乎偏于清冷。

历史上的商王高宗陵是怎样的?请看相关记载。

清乾隆《西华县志》记曰:“商高宗陵,在县北长平(西华旧称)乡,周二千二百步,高约百余尺。”该志还详细记载了明朝以后该陵屡毁屡修的过程。

1993年版《西华县志》接续:“元末兵毁。明大中丞吴韫庵檄有习举而修之。陵前竖二坊:一题《高宗陵》,一题《高宗神道》,并在陵园内,翼庙庭夹道,俱植榆柳、松柏。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同治八年(1869年)定帝王陵寝祀典。原陵庙院内存宋、元、明、清修建和祭祀碑数十通。”

北宋时,陵区规模宏大,既有陵,又有庙。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陈州府志》有王汾《修高宗庙碑记》云:“(宋)太祖开宝中,尝诏治王之庙而广,其栋宇至八十八楹,塑像于殿中,又立甘盘、傅说(音同“悦”)二相,夹持左右,列绘群臣于四辟(疑为“壁”),复敞东西两序,前辟重闼,后严燕寝,致斋有厅,供庖有次,珍木森于其中,缭墙周于其外,壮丽秘邃,威灵如在。岁时敕守吏恭洁致祭。”依此足见宋代其庙宇建筑之宏丽、人烟之盛。

这里,不禁会有人发问,一座庙宇建“栋宇至八十八楹(间)”做何之用?其实,这与宋之后历朝的“遣官祭祀”活动直接相关。也就是说,每年的规定时日,皇上要派遣高官亲赴高宗陵祭奠。试想,浩浩荡荡的祭祀队伍,人马安顿、接待应酬,没有足够的食宿空间定然不行,更何况陵区管理和服务者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群体,有现存《祭祀规矩碑》为证。只可惜,这通珍贵的碑刻,被四五十年前的村人用作牲口槽底,其字迹早已被骡马舔舐损毁,虽几经拓揭,终难以辨识。不然,肯定照录于此。另外,清乾隆《西华县志》载有康熙、雍正、乾隆各朝遣官祭祀的祭文多篇,亦可佐证。

上面提到的甘盘和傅说,是武丁王的两位得力贤臣。二贤墓原在商王高宗陵附近,后遭挖土破坏,现已不见痕迹。

相传,武丁继承王位之初,因得不到贤臣辅助,曾三年不语,将政事交由宰辅料理,自己则把主要精力放在观察国风上。后其梦一高人,命百工画像寻求,在服劳役版筑工地找到傅说,遂把这一犯罪劳动的奴隶,想方设法请到朝中为相。甘盘为一隐居民间的贤士,是武丁早年在民间参加劳动时发现的,并拜其为师。武丁正是在甘盘、傅说等的精心辅佐下,对内巩固统治、发愤图强,对外征伐土方、鬼方、虎方、羌、夷等,扩大了商王朝的政治影响,使商王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

据传,武丁在征伐东夷途中,了解到今西华县境内发生了蝗灾,他亲自率领军民灭蝗,因病而死,葬在该地。于是,西华大地就有了一代贤明君主之陵寝。

赞颂武丁王的同时,不能不提妇好。武丁的妻子妇好,是我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女将军,曾为商王朝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武丁对妇好也十分宠爱和信任,不仅授予她单独的封邑,还经常祈祷她健康长寿。但妇好不幸于33岁时死于难产,武丁予以厚葬,并修建享堂以为纪念。1976年,在殷墟发现了妇好墓,出土了包括铸有妇好铭文的大型青铜礼器、兵器等在内的大量精美青铜器和玉器等珍贵文物(按商朝制度,墓中有人殉和狗殉),轰动了世界。现安阳妇好墓遗址,已成为热门旅游景点之一。

写到这里,人们当然要问,一代名君商王武丁死后,为什么不把其遗体运回殷都与妻子妇好合葬?对于这个千古之谜,还是留给后人求解吧。不过有一点可以直言,商朝30位君主陵墓,已在殷墟考古中发现11座,位于西华的武丁陵早被官方确认,其他多数君王尚不知安身何处。不管怎么说,商王武丁陵遗存于兹,乃天之幸、地之幸,更是西华之幸、周口之幸!②8

2023-09-11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13392.html 1 商王高宗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