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7日
第07版:特别报道 PDF版

业界学界共忆穆青

郑州大学举办纪念穆青学术活动

周口日报社向郑州大学捐赠《穆青与周口》

“勿忘人民”是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训,图为设立在该院门外的穆青手书纪念石。记者 沈铎 摄

图为出席纪念穆青学术研讨会的社会各界专家学者。通讯员 穆新 摄

策划:顾玉杰 王健

本报讯 (记者 黄佳 通讯员 穆新) 10月21日,由新华通讯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主办的“勿忘人民:新时代 新媒体 新记者暨纪念穆青逝世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成功举办。

来自新华社、河南日报社、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周口日报社等媒体机构,以及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新闻传播学界、业界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举玺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深情回顾与穆青的渊源,细数穆青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成果,并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诚挚欢迎和感谢。

在主旨演讲环节,新华社研究院新闻史研究室主任万京华分享了《战争年代新华社特派记者群体研究》。他结合朱穆之、华山、刘白羽、李普、安岗、穆青等特派记者经历和其新闻名篇,勾勒出当年特派记者的群像。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二级教授常志霞发表题为《做穆青一样的记者:新时代新闻创作的实践与反思》的报告。她结合自己主创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女儿本色》《小村故事》谈了创作体会,并由此提出新媒体情境下的新课题、新思考:如何才能像穆青那样,做新时代的好记者?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荆学民教授从中国政治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方位、中国如何斗争以及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应对三个方面作了题为《当下世界格局中的中国政治传播》的专题报告,并就大家关心的内容和与会人员进行交流。

1983年春,穆青代表新华社党组向中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性通讯社构想。值此构想提出40周年之际,穆青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宪阁教授从今年春天中国与洪都拉斯建交后,新华社建成第182个驻外分社谈起,勾勒穆青这一构想的缘起、内涵与演进等。

在“勿忘人民:追忆与传承”座谈环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大河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红梅、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宣传主管李婷结合新闻工作实际谈了感想。周口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刘彦章曾在1993年陪同穆青采访。结合这段难得的经历,他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眼中的穆青,特别是穆青对新闻后辈提出的两个“不要脱离”:不要脱离实际,不要脱离群众。先后毕业于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的本报记者沈铎,结合出生在开封、工作于周口的经历,从“认识穆青”“走近穆青”到“成为穆青”三个方面即席谈了体会。

围绕“新时代 新媒体 新记者:多维视角下的穆青研究”主题,来自郑州大学、西北大学、河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分享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褚金勇探讨了文人报国视域下穆青的志业选择:到底是当作家,还是做记者?

河北大学彭翠副教授、西北大学研究生詹依依通过研究穆青晚年同事郭超人的新闻实践,探讨如何更好报道攀登珠峰这样的体育新闻,以及新时代记者的职业操守和涵养之道等。

曾就读于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吕舜同学结合《纽约时报》有关党的二十大的报道,谈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西方媒体如何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选择性的形象建构。

在互动讨论环节,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申爽提出,要注意新闻背后的复杂运作。刘彦章则结合工作经验,补充指出要注意报道背后的深层次因素,比如王富洲当年登顶珠峰在今天看来或可总结为体育新闻,但在当年,更多是政治传播。荆学民教授结合自己15年的政治传播研究,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阐释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

在捐赠环节,刘彦章代表周口日报社向郑州大学捐赠三册《穆青与周口》,填补了郑州大学现有相关研究资料的空白。

据了解,今年以来,郑州大学已成功举办两场纪念穆青的学术活动。

2023-10-27 周口日报社向郑州大学捐赠《穆青与周口》 业界学界共忆穆青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16616.html 1 郑州大学举办纪念穆青学术活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