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顾玉杰 王健
“勿忘人民”是中国新闻界的杰出代表、新华社原社长穆青一生恪守的座右铭,是他从新闻实践经验中升华出的理论结晶,亦是他一生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真实写照。
“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我们记者赖以生存的沃土,要做一个有成就的记者,必须熟悉我们的国情和民情,必须熟悉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政策,必须懂得基层社会、基层工作是怎么回事,必须懂得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自觉地建立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思想感情。”这是穆青第一次明确提出并较为全面地阐述“勿忘人民”的思想。
穆青曾六到周口、八下扶沟。周口是他的故乡,也是他持续关注的“调研基地”。
1982年,穆青首次到周口采访。那时,人民生活不富裕,农村改革刚刚开始。在采访中,他从养牛业中看到了农民致富的希望和方向,采写的《谁有远见谁养牛》一时影响巨大,成为推动当时农村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谁有远见谁养牛”一时间成为口号,出现在文件中、讲话里,更有不少群众将其作为标语直接刷在墙上。从那之后,穆青便把周口作为他联系农村的点、调查研究的基地。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隔一两年就到周口走走看看,或与他熟识的老朋友们叙谈,或是出点新主意,或是写一两篇反映最新变化的文章。他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正是因为他将心底那份对祖国、对人民博大而深厚的爱转化为文字,才使得他笔下的新闻作品饱含激情。
1993年冬天,72岁高龄的穆青到周口采访。他在和周口的青年记者朋友马明超、刘彦章等交谈时说:“做一名有所作为的记者,不要脱离实际,不要脱离群众。就这两条,非常重要的两条。”“优秀的东西、典型的东西,都来自群众,不脱离群众,就能发现好的典型。光在上面转,写不出好东西。”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历史发展中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新闻实践过程中,自然也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马克思结合多年的办报实践也总结道:“民众的承认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无可挽救地陷入绝境。”穆青也曾饱含深情地说:“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历史的主人,我们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人民创造的。他们才是我们新闻报道的主体、我们新闻工作的服务对象。我们没有理由轻视他们,忽视他们。”
在穆青一生的新闻实践中,人民群众始终被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今年是穆青逝世20周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记者,我们该如何去学习、怀念穆青?如何传承好、发扬好穆青“勿忘人民”新闻精神?
——我们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勿忘人民”与马克思最早提出的“报刊具有人民性”的观点相一致,也是穆青一生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真实写照。作为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我们,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要扎根群众,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与呼声,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我们要履行好新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坚守初心本色,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努力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
——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四力”。“脚力”要在往基层走、到群众中去的路上锻炼;“眼力”要时刻紧盯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脑力”要多思考怎样才能把党的声音更好传播到人民群众中去;而“笔力”则要书写好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精彩故事。
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全党开展。我们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像穆青那样开展调查研究,做到身在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在调研中求答案、解难题、促发展,在新闻实践中传承、发扬穆青“勿忘人民”新闻精神,永葆对党和人民群众的忠诚和热爱,努力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