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美术史,鲁迅对中国的美术事业产生着重要的作用,鲁迅一生的文学成就、对新文化事业的贡献,离不开他的美术修养,以及艺术鉴赏力。
在鲁迅55年的生命中,付出最多的,除了创作和翻译,便是美术。童年的鲁迅最喜爱的是图画书,青年鲁迅对购买美术画谱及带有插图的书籍如醉如痴,成年后的他更以收藏画谱、碑帖及汉画像拓片为乐趣。鲁迅的最后十年,几乎都在编辑出版美术书刊,并全力引进和介绍外国美术,尤其是对中国新兴木刻的倡导不遗余力。鲁迅之所以能在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中发挥引领者的作用,离不开他深厚的美术修养。鲁迅的美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得益于阅读大量中外美术作品、收藏品鉴大量中外美术作品典籍。鲁迅热爱美术是从童年开始的。鲁迅博物馆现在还收藏着鲁迅童年时喜爱的民间剪纸和一幅“老鼠娶亲图”。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对童年时热爱图画书的事情曾有生动描述:“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
如果说文学创作是一种对苦难的抗争的话,那么对美术的终生热爱则是鲁迅快乐的源泉。鲁迅对美术的爱,甚至超越了他文学的抒发、史学的考辨和哲学的思辨。美术,占据了鲁迅生命的始终。
对中国新兴木刻来说,鲁迅是最积极的倡导者。中国四大发明的提法,最早是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的。然而这一提法,产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鲁迅也曾论述中国古代的发明:“中国古人所发明,而现在用以做爆竹和看风水的火药和指南针,传到欧洲,他们就应用在枪炮和航海上,给本师吃了许多亏。还有一件小公案,因为没有害,倒几乎忘却了。那便是木刻。虽然还没有十分的确证,但欧洲的木刻,已经很有几个人都说是从中国学去的,其时是十四世纪初,即一三二年顷。那先驱者,大约是印着极粗的木版图画的纸牌;这类纸牌,我们至今在乡下还可看见。然而这博徒的道具,却走进欧洲大陆,成了他们文明的利器的印刷术的祖师了。”(《近代木刻选集》小引)李约瑟是从科学技术角度诠释中国四大发明的,而鲁迅在文中提到了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与木刻。木刻作为艺术,也是中国人的重要发明。可见,鲁迅对木刻的重视。
古代版画,工序复杂,制作的时候,也是画手一人,刻手一人,印手一人。木版年画在清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制作遍及大江南北,并形成了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县杨家埠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年画。现存最古老的中国木刻版画是发现于敦煌的《金刚经扉页·祇树给孤独园》说法图,它是唐咸通九年(868年)木刻本《金刚经》的画页,比欧洲现存最早的木刻版画《圣克利斯朵夫图》(1423年)要早555年。十四世纪初,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古代木刻版画传入欧洲。
纵观中国美术史、中国版画史,贡献最卓著者首推鲁迅。在中国现代版画史上,以1931年鲁迅聘请外国教师为中国青年版画家开办木刻讲习班,作为中国新兴版画的开端。
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社会矛盾尖锐,民族矛盾日益激化。鲁迅在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和认真考察中外美术运动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欧洲的创作版画(或称现代版画)可以引进中国。他购藏了大量外国版画原拓作品,请来日本版画教师,开办木刻讲习班,举办版画展览,出版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木刻纪程》《引玉集》等美术画册,指导并资助青年版画家进行创作。许多有名的艺术家自己动手,以刀代笔,自画、自刻、自印,使它确然成为一种艺术品,给人赏鉴的力量,为社会大众服务,为社会的变革服务,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服务。鲁迅曾说:“谁都承认绘画是世界通用的语言。我们要善于利用这种语言,传播我们的思想。版画的好处就在于便于复制、便于传播,所以有益于美术运动。”“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但顷刻能办。”他认为木刻是“正合于现代中国的一种艺术”,他多次强调艺术要为大众服务,作品要使大众“能懂”。鲁迅在《无名木刻集》序文中说:“用几柄雕刀,一块木版,制成许多艺术品,传布于大众中者,是现代的木刻。木刻是中国所固有的,而久被埋没在地下了。现在要复兴,但是充满着新的生命。新的木刻是刚健、分明,是新的青年的艺术,是好的大众的艺术。这些作品,当然只不过一点萌芽,然而要有茂林嘉卉,却非先有这萌芽不可。这是极值得纪念的。”在民国时期的美术史上,鲁迅是最先承担起大量介绍欧洲版画重担的人,并成为中国新兴版画艺术的催生者和奠基人。正是由于这样的萌芽木刻,使中国版画蓬勃发展,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及中国革命建设事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历史证明,鲁迅的美术思想与实践对中国美术以及中国美术家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呐喊》出版100周年,考查鲁迅一生的美术修养和对美术的贡献,会给中国的美术事业带来更深刻的思考。我们在阅读鲁迅、询问什么是鲁迅精神的时候,应该记得一个中国人该担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