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第03版:社科理论 PDF版

微时代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王梦珂

在微时代视域下,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便利,大学生作为信息传播的受体,其思想观念会受到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基于此,高校思政教师需加强课程设计,整合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打破以往课堂教学的束缚,寻求更好发展,增强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开展微活动,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标志着正式步入微时代。大学生在接触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其语言表达、互动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这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政教师要以积极的姿态应对这一挑战,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思政教育内容,面向学生组织开展多种微活动,借助微信、微博开展与思政教育相关的系列活动,如“红色文化”“红色故事”内容征集活动,鼓励学生搜集红色资料,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发布原创内容,借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上好思政课。此外,思政教师可以将传统传播媒介与微媒体相关联,在学校期刊中开设专栏,拓宽思政教育内容,定期发布有思想深度的微博短文或评论,借助微专栏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获得思想启迪。整合校内外的典型事迹和榜样人物,拍摄微电影、剪辑短视频,在校园中宣传推广,让学生从中获得思想启迪。

借助微载体,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高校思政教师需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借助微信、微博等微载体开展创新实践,撇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寻找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的教学模式,保障学生在思政课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内容的互动讨论,借助微信、微博等平台交流意见,实现信息共享。在此期间,高校思政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基本特征、交流的内容,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平等、开放的交流环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模式,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此外,思政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载体宣传正面典型的人和事,如优秀学生的事迹、社会模范人物的故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引入反面案例为学生敲响警钟,在负面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警示学生,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正面宣传、反面警醒的相互结合,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习思政知识,不断为学生成长成才打牢思想基础。另外,思政教师还可以借助微平台,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避免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加强微指导,提高学生媒体素养

移动互联网浪潮之下,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便捷的信息传播工具能够加快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但是网络中的信息真真假假,缺乏系统的管理和规范,错误、有害信息的传播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高校思政教师需加强微时代信息的正确引导,提高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思政教师可以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分析解读微时代下信息传播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网络信息的积极影响以及潜在的危害,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有害信息,从网络多种信息资源中筛选出有价值、有益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思政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增设板块,将学生媒体素养的培养提上日程。整合可用的资源开展案例分析,对比传统媒介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借助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网络影响力,深入探究不负责的信息传播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通过模拟的网络环境锻炼学生的信息筛选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从官方信息发布渠道获取可靠、经过验证的信息资源,积极参与健康网络文化的建设,遵循网络道德规范,做网络文明传播者。

把握微特点,构建网络监督机制

在微时代视域下,信息的传播和发展为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诸多便利,学生借助网络获取知识、交流思想,能够拉近师生距离,但是网络空间的无边界性和匿名性会加剧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负担,因此,高校思政教师需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担,联合学校多个部门共同构建网络监督机制。由思政教师联合其他教职工形成强有力的监管队伍,针对网络舆情监测的特殊需求,加大技术设备的投入力度,保障网络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实时监控网络动态,及时响应舆情变化,设立监控系统实时跟踪学生的在线活动和思想动态。针对负面信息、不实谣言,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澄清和纠正,同时组织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讲座、网络道德教育活动,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

形成微认知,加强思政队伍建设

数字媒体的兴起和普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新兴的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成为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高校思政教师需正确认识并利用微时代的特点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但是从实践教学来看,部分思政教师对于微时代的认识较为浅显,并未认识到微信、微博以及短视频等平台中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在实践教学中难以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和价值,使得高校思政课堂气氛沉闷。基于此,高校需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学习,可以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研讨会,帮助思政教师理解网络文化、掌握新媒体技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微时代教学交流会”为例,可以鼓励思政教师分享在运用新媒体开展实践教学的心得和经验,促使教师相互学习、深入思考,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政课程的吸引力,推动思政教育与时俱进,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强大力量。

总之,在微时代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思政教师需发挥微时代的优势推动课程改革,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微时代的弊端,借助网络媒体拓宽课程容量。面向学生组织开展微活动,从中整合可用的思政资源,以微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借助微载体创新教学方案,引入多种新颖高效的教学手段。借助案例分析为学生提供思路和指引,提高高校学生的媒体素养,自觉规避网络不良信息。在此基础上加强网络监管,构建网络监督机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澄清虚假谣言,不断彰显思政课程的育人价值。

(作者系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2024-05-17 王梦珂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40016.html 1 微时代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