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生儿出现皮肤、眼睛巩膜等部位发黄的现象时,许多新手父母会感到焦虑和不安。其实,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生理现象,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过度担心。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红细胞代谢快,而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较弱,加之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未建立,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从而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而引起的。这种情况下的黄疸症状一般较轻,不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影响,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自然消退。
病理性黄疸则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溶血症、蚕豆病、微生物感染、胆道闭锁等。病理性黄疸通常发病较早,进展较快,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且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热、拒奶、精神萎靡等。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
那么,如何诊断新生儿黄疸呢?常用的诊断方法有经皮胆红素测定和血清胆红素测定。经皮胆红素测定是通过皮肤测量胆红素水平,操作简单、无创伤,适合新生儿筛查。血清胆红素测定则更准确,但需要采集静脉血,适用于疑似病理性黄疸的患儿。
科学治疗护理助力黄疸消退
对于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保证宝宝能获取充足的水分和营养,适当晒太阳,黄疸就会自行消失。家长要注意合理喂养,避免宝宝饥饿或过度饱食。
对于病理性黄疸,治疗方法因病因而异,包括光疗、药物治疗和换血疗法等。光疗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宝宝皮肤,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通过粪便、尿液排出体外。药物治疗则是通过口服药物或注射药物来促进胆红素转换及减少胆红素重吸收。换血疗法则是在病理性黄疸严重的情况下采用,通过替换部分血液来降低胆红素浓度。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遵循医嘱进行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按需喂养,保证充足的能量及水分;适当增减衣物,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
(据5月16日《大众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