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4日
第01版:要闻 PDF版

南风又起 周麦飘香 (记者带您看“三夏”)

5月22日,一台收割机正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许湾街道大王河西村的麦田里收割小麦。

开栏的话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市是全省粮食生产第一大市,夏收是全年粮食收获的第一仗,小麦生产对于实现全年粮食丰收、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风吹麦田千层浪,又是一年麦收时。为全方位、立体化展现我市“三夏”麦收热烈场景,彰显产粮大市的责任和担当,本报从今日起开设“记者带您看‘三夏’”专栏,欢迎大家和记者一起发现全市麦收工作中的新亮点、新变化、新经验,分享收获喜悦,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营造良好氛围。

□记者 付永奇/文 刘俊涛/图

“看,这麦粒已经变硬,就要进入蜡熟期,用不了几天就能收割了!”昨天,在淮阳区曹河乡殷庄村,殷开周站在自家的8亩麦田边,揪起一个麦穗用手搓好,仔细察看成熟度后放到嘴里慢慢咂摸起来。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殷开周今年70多岁,经历饥荒年代,对土地有种敬畏感,曾当过乡农技人员。小麦难过五月关,每年这个时候,他都有些紧张,一遇到刮风下雨,总往麦田里跑。“今年小麦生长还算顺利,就是最近一个多月雨水有点少,整体长势还是不错的!”曾多次到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参观过的他对记者说,“如果能年轻20岁,我一定会流转几百亩土地。旱能浇、涝能排,手机上就能操作,是我一生的梦想!”

麦浪滚滚,麦香飘荡。在商水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一块块麦田方方正正,一望无垠的小麦长得整齐划一,矮秆大穗,颗粒饱满。

在一块立有“河南省农业良种攻关项目示范基地”大牌子的麦田内,有种田“老把式”之称的周群元正在察看土壤墒情。“小麦一天不收获,管理一天不放松。前几天我们喷施磷酸二氢钾,延长灌浆时间,力争活秆成熟,效果明显,看这麦粒真饱满!”周群元告诉记者,他今年69岁,党的惠农政策让他爱上了新农技,今年他流转土地1500多亩,订单种植了国审周麦37。“这里灌溉条件好,单产能比普通农田高二三百斤,加上周麦37是种子麦,加价收购,我对丰收有信心!”周群元说。

“像这样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我市已分批建成100多万亩,其中10多万亩成为全市创建‘吨半田’的样板。”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地处黄淮平原腹地,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有8个县(市、区)是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市常年粮食产量180亿斤以上,稳居全省第一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大力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升级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民种粮有钱挣、有奔头,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布谷声声催麦收!眼下,我市1100多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收割期,迎风摇曳的麦穗如同熠熠生辉的黄金,饱含着农民的心血和汗水。

夏粮丰收,全年主动。站在金色的大地上,看微风轻拂,麦浪翻滚,辛勤劳作的人们和殷开周、周群元一样,满眼都是沉甸甸的希望。②19

2024-05-24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40392.html 1 南风又起 周麦飘香 (记者带您看“三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