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7日
第03版:社科理论 PDF版

袁安卧雪事发地考

崔中玉

袁安卧雪名扬天下,传为美谈,其人也因而被举为孝廉,踏入仕途。但袁安卧雪之地自古以来就存在争议。袁安系东汉汝南汝阳人(今属周口商水),后人据袁安卧雪时,至门者为洛阳令,大都以为卧雪之事发生在洛阳。也有人认为,袁安卧雪地在汝阳,是被洛阳县令外出巡查时发现,然后才被洛阳县令推举为孝廉。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呢?笔者结合相关史书记载加以辨析。

《后汉书·袁安传》云:“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后举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所在吏人畏而爱之。”由此可见,袁安是在他的家乡汝阳县任县功曹,然后又被举为孝廉,接着任阴平县长的。近世洛阳出土的《袁安碑》与《后汉书·袁安传》中的记载基本一致。

唐代以前,记载袁安举孝廉一事的史书主要有两种:一是三国时期周斐的《汝南先贤传》,二是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真诰》。《汝南先贤传》今已失佚,有清人辑本。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此书主要记载两汉时期生活在汝南郡的先贤事迹。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章怀太子李贤召集学者张大安等人注释《后汉书》。在《袁安传》“后举孝廉”一句后引《汝南先贤传》注曰:“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这段注释表明袁安卧雪之地在洛阳而不是汝阳,袁安是被洛阳令举为孝廉,但这个洛阳令叫什么名字却没有记载,让人无从考证。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真诰》云:“左理中监准大府长史,昔用韩崇以居之。崇字长季,吴郡毗陵人也……迁汝南太守,拔书佐袁安,安后位至司徒,时人通以崇有识物之鉴也。”这一记载指出袁安是时任汝南太守韩崇的书佐,是被汝南太守提拔举荐的。《汝南先贤传》今已不存。但从当时的历史资料分析,洛阳令推举袁安为孝廉确实有许多可疑之处。

从举孝廉制度来看。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一般以郡国为单位推荐,每年每二十万人分配一个名额。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袁安起初为汝阳县功曹,应是汝阳县令把袁安呈报给汝南太守,然后由汝南太守韩崇再拔为书佐,并呈报给朝廷,举荐为孝廉的。

从东汉雒阳城的考古发掘来看。东汉时期,洛阳称“雒阳”,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南北朝范晔《后汉书·郡国志》均作“雒阳”。雒阳是东汉都城。考古证实,东汉的雒阳城和西汉的长安城功用上只相当于皇城,皇城之内单皇宫就占了一半以上的面积,其余就是些官府机构。作为汝阳县功曹的袁安当时是没有资格在雒阳安家的。

从官员的休沐规律来看。早在西汉时,政府就明确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意思是说政府工作人员,每工作五天就休息一天。东汉时期,这个制度得到进一步实施,这时的休沐不但可以洗澡休息等,还可以回家看望家人。下雪那天,任汝阳县功曹的袁安适逢自己的休沐之日,所以才有时间在家中不上班睡大觉。

从行政区划上来看。《后汉书·郡国志》记载,汝阳县属豫州汝南郡,雒阳属司隶河南尹(相当于河南郡)。汝阳、洛阳两县当时既不隶属同一个州,也不隶属同一个郡。洛阳县令怎么能跨越州县,到汝阳县查访呢?袁安与洛阳没有隶属关系,怎么会客居洛阳,洛阳县令又怎么会对袁安的住宅了如指掌呢?

袁安生活的东汉时期,洛阳称“雒阳”,《汝南先贤传》应称“雒阳令”而不是“洛阳令”。“洛”与“汝”字形相近,疑唐代作的注被后人抄错了,或者章怀太子所看到的《汝南先贤传》经过几百年的传抄就已经抄错了,亦或章怀太子为《后汉书》作注时把“汝阳”抄成了“洛阳”。《钦定四库全书考证》曰:“袁安传后举孝廉注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孙矿云:‘安何由在洛阳卧,宜云汝阳方是’。”清代学者张宗泰也直言:“袁安卧雪时至门者乃汝阳令,今皆作洛,误。”由此可见,袁安卧雪事发地当在东汉汝阳,也就是今周口商水。

(作者单位:商水县政协)

2024-06-07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43226.html 1 袁安卧雪事发地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