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8日
第03版:社科理论 PDF版

太康县特色农村产业发展研究

高亚芳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发展乡村产业,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农民生活富裕起来,乡村社会才能取得持续稳定的发展,才不至于在城乡融合发展中衰落。同样,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也是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渠道,是形成“一村一特”布局的重要途径。

太康县特色农村产业发展成效

特色农村产业蓬勃发展。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思路,太康县鼓励引导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通过发展畜牧养殖、特色蔬菜水果种植等,有效提高了群众收入。通过“德荣”牌、“明正”牌牛肉系列产品生产龙头企业带动,打造现代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依托罗古洞行政村土地平整、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等发展要素,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

“双绑”机制助力特色农村产业发展。农户与合作社“绑定”发展,即引导越来越多的农户以劳动力、土地、资金等入股合作社,享受技术统一指导、农资统一采购、产品统一销售等服务,进一步提高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绑定”发展,即积极帮助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对接,通过订单、包销、委托生产、建立基地、劳务服务等方式,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负责市场销售,承担市场风险,决定种什么、怎么种,向合作社下达订单,并提供品种、技术、标准等服务,合作社按照龙头企业要求组织农户生产,协助收购农产品。

农民群众收入明显增加。太康县通过采取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及公司合作社等一系列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措施,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收入。此外,太康县通过土地流转、资金支持等政策,助力小微企业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工厂办在了家门口,有效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

太康县特色农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特色农村产业创新引领能力不强。目前,农村特色种植已形成一定产业化,但种植产品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主导产业创新引领作用不强,产业发展仍然滞后。以蔬菜种植产业为例,太康县目前蔬菜种植仍以传统塑料大棚为主,生产设施较为单一,高标准农业设施较少。种植蔬菜大部分为传统的常见品种,附加值较低,在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

特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力度不够。虽然太康目前各类产业发展呈现向好发展态势,但是产业融合主要是一二产业的简单融合,例如“种植+销售”“种植+加工”等,这种融合方式经济效益和附加值都不高。

特色农村产业链条过短。太康县特色农村产业一般为食品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服饰鞋帽代加工等,这些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只需要购置相应的设备,招聘一些员工进行操作即可,缺乏技术含量,产业链条非常短,产品种类单一。

特色农村产业人才储备不足。目前太康县面临着人才来源匮乏,成长环境不完善等问题。由于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环境不完善,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够,导致本地年轻人才流失,而外来人才引不来、留不住。

太康县特色农村产业发展对策

推动特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举措,鼓励一般农户通过土地租赁、转让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中连片,从而提高农村种植规模化水平,为发展大规模农业种植提供基础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包括农田水利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等。着重解决农场和合作社“重创建、轻管理、欠规范”问题,实现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营销品牌化。通过政策引导、资金帮扶等方式,依托本地资源推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提高群众收入。

优化特色农村产业发展科技和人才支撑。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依托现有领头企业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提供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邀请专家学者创建农业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推进产学研相融合。培养专业科技队伍,逐步打造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领军企业。聘请专业老师和技术人才走入农企长期开展培训,对农民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职业教育,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在特色农村产业发展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村内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等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中选拔村干部,进一步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党建引领,促进村集体经济有力发展,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制定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适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

(作者单位:太康县委党校)

2024-06-28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44529.html 1 太康县特色农村产业发展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