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30日
第06版:副刊 PDF版

良师益友 助我前行

翟国胜

从《周口日报》1990年8月创刊以来,这份报纸就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助我一路前行。

退休之前,作为一家大型企业宣传部门的负责人,我每年都要订几份报刊,其中,《周口日报》是必订的报纸。每次拿到报纸,我总是先看《周口日报》。要问我为什么这样喜欢《周口日报》,原因至少有三个。

一是她是家乡的报纸,与我身边的群众、我的生活贴得最近。正如一首歌所唱:“谁不说俺家乡好。”爱家乡,就必须“知”家乡。身居周口,要了解周口,想知道周口每天发生的大事、要事、新鲜事,及时阅读《周口日报》,就是最好的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周口日报》,能深刻感受周口经济社会的日新月异,增强作为一个周口人的自信心、自豪感。再则,阅读《周口日报》,也能了解你所熟悉的一些人的新情况、新变化,有一种亲切感。我过去在一所高中工作时有一个同事,1991年他调回鹿邑工作。由于当时都没有手机,就慢慢失去了联系。后来,在《周口日报》上看到他发愤写作出版了长篇小说《血色黎明》的消息后,我非常高兴,几经周折,和他取得了联系。

二是作为党报,她对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市委、市政府有什么重大决策、市里一些重要会议的主要内容、各县市区在一些中心工作上有什么做法和成功的经验、周口又出现了哪些先进典型,《周口日报》都能及时地刊登出来,这对于我们做好基层工作非常有帮助。退休前,我在单位每周一的工作例会上,总是利用《周口日报》宣讲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宣传贯彻市里一些重要会议的主要内容,组织学习一些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先进人物的动人事迹,用身边的人和事对大家进行思想教育,效果很好。

三是她见证了我在写作上蹒跚学步的成长历程。因工作需要,再加之本人的兴趣爱好,情感所致,我也喜欢写一些发自内心的文字,或论文,或消息,或散文,或诗歌。尽管这些作品都有缺憾,但我可以真切地感到《周口日报》对本地的作者总是特别关注,总能满腔热情地给予帮助扶持,积极给许多如我一样的基层作者提供平台。1990年12月6日,我在《周口报》(《周口日报》前身)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知识性短文《冬季锻炼ABC》。从此,我成了《周口日报》的热心作者。我撰写的《近看厉以宁》1996年9月13日在《周口日报·休闲周末》头版刊发;《从普通农工到园艺专家》《万伯翱又回黄泛区》《徐瑞霞:黄泛区农场最早的女拖拉机手》《在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孙国彦:一个有故事的人》等文章,在《周口晚报》整版刊发;《阅读陈进》《张秀荣:从黄泛区走向国际大会的女拖拉机手》《路岩岭:把一生献给黄泛区》等文章,《周口晚报》都用了两个整版的篇幅刊发。我在《周口日报》发表的《羊喻三说》《黄泛区精神的深刻内涵、鲜明特色和时代价值》分别获得2015年度河南省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二等奖和2021—2022年度周口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正是因为《周口日报》对基层作者的关心帮助,30多年来,我才得以在《周口日报》《周口晚报》发表了260多篇作品,并逐步有文章刊发在《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农垦》等报刊。我后来能被评定为教授级高级政工师、成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被省政协聘为文史资料撰稿员,退休后又被周口市委宣传部、周口市社科联确定为周口市社会科学特聘研究员,《周口日报》功不可没。

《周口日报》于我,是良师益友;我于《周口日报》,是读者作者。退休后,我坚持每天在网上阅读《周口日报》电子版,并经常为《周口日报》写稿,因为我由衷地喜欢家乡的这份报纸。在《周口日报》创刊35周年之际,谨献上这篇文字,以表达我的感恩之情和真诚祝福,愿《周口日报》与群众、生活贴得更近,办得越来越好!

2024-08-30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49513.html 1 良师益友 助我前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