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30日
第06版:副刊 PDF版

生命中金色的麦浪

俞传美

1988年,我告别了重庆巫溪的九山微水,远嫁豫东平原。那一刻,我终于目睹了梦中的景象:麦浪滚滚,金光闪耀,风吹过,馒头的香味飘散空中。我耳边响起布谷鸟的歌声、杜鹃的啼鸣,远处蔚蓝天空下,金色的麦浪涌动。微风带着收获的气息,轻抚我的脸颊。

我和学生们乘坐校车,在蔚蓝的天空下前行,从项城市区到李寨,沿途一片金黄。孩子们欢呼起来:“老师,看,多美啊!”绿树如烟,白鹭翩翩起舞;草木葱郁,流水潺潺;田野如同金色的地毯,麦浪连绵起伏。目光所及,金色的浪潮在丰饶的田间翻滚,随风摇曳的麦穗,构成了一幅丰收的生动画卷。

刚嫁到豫东平原的那年麦季,丈夫说:“新麦快要收割了,我们即将品尝到美味的白面馍。”我们站在金色的麦浪中,看见了生活的希望。割麦之前,我们先把地头的麦子清理干净,平整土地,一圈圈地碾压麦场,直到地面光滑如镜,为晒麦做好准备。丈夫找出所有生锈的镰刀,磨刀霍霍,直至刀刃闪着银光。

天蒙蒙亮时,婆婆、丈夫和我就下地割麦。婆婆高大的身影在田间忙碌,随着她的身影一起一伏,刺啦刺啦的割麦声响起,麦子成片地倒下,田间铺满了金黄,仿佛写下了美丽的诗行。我跟随婆婆的脚步学习割麦,初次尝试颇为笨拙,慢慢摸索后,终于学会了。中午时分,烈日炎炎,婆婆回家准备午饭,而我们在田间继续奋战。阳光火辣辣地照射在麦田里,我们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三人一镰刀一镰刀收割完五亩地的麦子,远远望去,割下的麦穗堆积如山。夏日的劳作格外艰辛,“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汗水与泥土混合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丈夫用五分钱买来的冰棍成了我舌尖上最甜蜜的慰藉。那是1988年麦收季节最令我回味的记忆。

中午时分,婆婆把饭菜送到地头,我们围坐在树荫下享用午餐,然后继续劳作。午后的阳光更加炽热。丈夫负责将麦子装车,我帮忙推车,我们把一车车麦子运到晒麦场。暴晒一中午后,再晒一下午,趁着天色未暗,我们套上借来的大黄牛,拉着石磙在麦场上打麦。老黄牛拉着笨重的石磙一圈圈地转,麦粒逐渐从麦穗中脱落。

随后,丈夫挑起麦秸秆,将它们垛成屋檐状的麦秸垛。婆婆观察风向,大风起时,她开始扬场,风带起一阵阵麦香。麦子与麦糠分离后,堆成金字塔样的小山,整个劳动场景显得和谐而美好。婆婆抓一把麦子,放几粒在口中,听到“咯嘣”一声脆响,确认麦粒足够干燥。婆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泪花。稍作休息后,我们将小麦装袋,用布条扎紧口。婆婆数着一袋袋麦子,20袋,意味着我们有足够的白面馍吃了。我们将一袋袋麦子运回家,存放在堂屋。

时代的巨轮始终在前进,拖拉机的出现让农业生产变得便利。丈夫和我用拖拉机割麦、打麦、碾麦,是在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不久。他长得健壮活泼,这让我倍感幸福。

又一年的麦收季节,婆婆不幸瘫痪了,我背着儿子照顾她,日复一日地喂食、按摩、梳洗。面对婆婆痛苦的呻吟声和儿子的哭闹声,我心力交瘁。但村民们对我的付出给予了高度评价,经投票,我被评为项城市的“好媳妇”。

1992年的麦收时节,婆婆离我们而去。那天,我女儿出生了。我无法抑制内心的复杂情感,痛哭流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型联合收割机在豫东大地出现,大约20分钟就能收割完五亩地的麦子,这是过去难以想象的效率。

岁月流转,两个孩子长大成人,考入理想的大学,开启了新的生活篇章。

金色的麦子不仅是农村人一年的口粮,更是一家人幸福的寄托。每逢清明节,我都会跪在婆婆坟前告诉她,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孩子们都有出息,麦子收成也好……我相信婆婆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她的眼前一定满是金色的麦浪和满锅的大馒头。

“麦秸垛垛,麦秸垛垛”,布谷鸟清脆的啼鸣让我回过神来,我深情地望着项城大地,仿佛看见满地都是跳跃闪烁的金子。麦浪滚滚,土地情深,我的生命之根深植于这片泥土。满怀信心和饱满的情感,脚踏实地向前走,我们生命的原野必将愈发蓬勃灿烂。金色的麦浪定格在我记忆深处,成为我热爱第二故乡的一种情怀。走在金色的麦浪中,我为能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感到无比自豪。

2024-08-30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49514.html 1 生命中金色的麦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