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5日
第06版:副 刊 PDF版

我与《周口日报》的情缘

王爱民

今年的8月15日,我在瑞典的哥德堡照看小孙子,收到了董雪丹编辑发来的微信,先是《〈周口日报〉创刊35周年征稿启事》,随之是“王老师,向您约稿了”。感激之余,我有一种义不容辞的自信。毕竟我和《周口日报》朝夕相处、情投意合30多年。它是我政研工作的助手和精神生活的家园,曾经给予我极大的帮助和厚爱。

我见证了《周口日报》的成长壮大。从创刊初期四开四版的黑白小报,到对开八版的彩印大报,再发展到今天的多媒体深度融合,成为周口市最具权威性、指导性的主流媒体,它经历了“铅与火”的淬炼、“光与电”的蝶变,再到“数与网”的升华,35年的风雨兼程,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困境突围、逆势而起的不平凡之路。一批批激情燃烧、勇于探索的有志青年,怀揣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聚集在《周口日报》的麾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记录历史的征程中不忘初心,在反映时代的变迁中坚守使命,为报社的发展挥洒汗水,倾注心血,奉献青春。

我是《周口日报》的忠实读者。我在市委政策研究室从事文字工作,除了学习文件之外,《周口日报》是我了解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获得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周口日报》数字版没有出现之前,我剪辑的《周口日报》重要文章有5大本,分门别类有领导讲话、典型经验、理论文章、文学作品等。

我比较关注《周口日报》重要的采访活动和重要栏目。1998年8月,《周口日报》推出周口黄泛区60周年历史变迁的系列报道,记述了从昔日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到如今林茂粮丰的粮食主产区,周口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战天斗地,谱写了一曲沧桑巨变的历史赞歌。2022年9月,《周口日报》联合开展“豫货出海 ‘周’向世界”——周口六条货运集装箱航线大型异地采访活动,全面展现周口开放前沿的港口魅力。同时,对周口市委、市政府立足“临港新城,开放前沿”的发展定位形成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氛围,有力配合了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贯彻实施,对于形成共识、增强信心、凝聚力量提供了舆论支持。《周口日报》还开展了挖掘红色历史文化系列活动,以身边的红色资源、革命故事为生动载体,通过实地踏寻采访,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在社会舆论日趋复杂、文化思想更加多元、部分报纸追求时效性和经济利益的当下,这种坚守和执着,这种“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价值追求,难能可贵。《周口日报》“主流媒体看周口”栏目,更是宣传周口、推介周口、让周口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周口的最好平台。

我是《周口日报》的热心撰稿人。30多年来,我在《周口日报》《周口晚报》发表调研报告、理论文章、文学作品及周口历史文化方面的稿件100多篇。有些稿件还被推荐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和《经济参考报》《党的生活》《散文选刊》等。我喜欢研究周口的历史文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先后在《周口日报》《周口晚报》发表《周口人的先祖从哪里来》《老地名唤醒记忆》《周家口的商贸文化》《周家口的柳巷笙歌》《京汉铁路拐弯之迷》《荷花商业街的前世今生》《周家口抗日保卫战》《三川十馆,周家口商贸发展的高光时刻》等50多篇研究周口历史文化的文章。2021年3月9日,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上,我做了《红色三川地,英雄周家口》的宣讲,《周口日报》以整版篇幅进行报道。

因为《周口日报》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我被推选为周口市第七批(社科类)拔尖人才,成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员。退休后,我成为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特聘研究员,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等。我这些成绩的取得,《周口日报》功不可没。

转眼之间,《周口日报》走过近35年的风雨历程,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起成长,见证着民主法治建设日臻完善,忠实记录着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和非凡历程。它也是记录我成长和收获的珍贵报纸,陪伴我从青年走向老年。我愿一如既往,关注支持《周口日报》,为《周口日报》发展壮大贡献绵薄之力。谨以此文祝贺《周口日报》35周年华诞。

2024-10-25 王爱民 1 1 周口日报 content_253938.html 1 我与《周口日报》的情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