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一城文脉,知古今春秋。”2023年11月,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大型系列纪录片《文脉春秋》,至今已播出30多集。其精彩的内容和精美的制作引人入胜,让人沉浸其中。对于正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周口来说,更是具有借鉴意义。
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前提在于对城市历史的挖掘、文脉的梳理、特色的提炼和价值的彰显。周口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羲皇故都、老子故里、国之粮仓、中原港城,富有浓厚而灵动的地域文化特征。总的来讲,可以说是大道渊源、一脉贯穿。伏羲先天八卦之道、老子三生万物之道、孔子绝粮弦歌之道、大程书院之道、水运商贸之道、农耕以及黄泛沧桑之道、红色革命之道、现代港航之道等,一个“道”字,在继承与变革中串起了周口悠长而又清晰的历史文化脉络,讲大道周口当不为过。
当前,我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省政府批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格更高,标准更严,这就要求我们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进行再梳理、再辨析、再认识、再完善、再补充、再打通,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进而形成更具原真性、完整性、系统性、辨识性、通史性的周口历史文化大纲。要重点处理和把握和三个方面的关系。
历史文化聚落同环境演变特别是水系演变的关系。上古时期,先民逐水草而居,相传,伏羲氏带领族人顺黄河东下,都于宛丘。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肯定是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又比如择高而立的平粮台古城和时庄粮仓,“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陈楚故城,淮阳水城,以及三川交汇的周家口,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水系演变和城水关系的研究。
聚落之间特别是城镇之间的历史演进关系。 以地理为视角来研究历史,我们会有一种更加广阔的视野。从平粮台古城到陈楚故城,从陈州府城到周口中心城区,城市的重心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为什么发生这些变化,其历史的逻辑和内在联系是什么,有哪些决定性的因素,这些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和把握。
聚落、城市与文化之间的历史对应和观照关系。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聚落、城市与文化之间的历史对应和观照关系的核心是人,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反映,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地域特色,并且具有融合发展的特征。比如太昊伏羲的由来、陈楚文化的生成、水运商贸文化的发达等,对此,我们也要见物思人,进一步加强史志研究、考古发掘、田野调查,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周口的古老历史,更鲜活地讲好周口历史文化故事,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者单位:周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