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锦春 乔小纳 窦娜
过年了,一位农民把去世的亲人“请”回家,也把一名素不相识的烈士“请”回家,一同接受祭拜。
烈士就是唐克威,著名抗日英烈。1943年1月初,受党组织指派,他来到水东抗日根据地,担任地委书记。当时,水东抗日根据地形势严峻,日伪顽匪等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叫嚣要把共产党赶出水东。唐克威到任后,迅速扭转被动局面,根据地军民士气大涨。2月1日,日寇突然包围水东地委,唐克威指挥突围。他骑马撤到太康县郑寨村铁底河,马陷泥潭。日寇围上来,狂叫“抓活的”。他向日寇反击,最后只剩一颗子弹。宁死不投降,他饮弹自尽,威武的身躯倒下,鲜血洒在根据地的土地上。
农民是太康县郑寨村村民郑广安。他听到枪响,飞奔来到现场,看到一位八路军倒在血泊中,已经牺牲。他来不及考虑,迅速跑回村,从徒有四壁的家里,抱出一双被子、一张苇席,包裹着牺牲的八路军就地安葬。
几天后,水东地委在当地召开追悼会。这时,郑广安才知道,他安葬的那位八路军是水东地委书记唐克威。
唐克威的家在哪里?有没有亲人?村民不知道,他们只知道打日寇牺牲的唐克威是好样的。村民口口相传:“谁英雄,谁好汉,与唐克威比比看,他才是真正的英雄。”
共产党的恩情,唐克威的英勇,让厚道朴实的郑广安有了一个念头——要“照顾”好唐克威。
他经常到唐克威坟前,拔掉野草,擦洗墓碑。清明节,他给唐克威扫墓添土,以示英雄“后继有人”。
过年,中国人最看重的日子,要与逝去的亲人“团圆”。
每到除夕,郑广安便把唐克威和故去的亲人一同“请”回家;在家中摆上故去亲人的牌位和唐克威的牌位,并摆上供品,让唐克威和故去的亲人一起“吃”饺子,接受他和晚辈的跪拜。
亲人就是唐克威,唐克威就是亲人。多少个春节过去了,一代代人长大了,郑家的规矩始终不变。
1959年,郑广安生命的最后一刻,向儿子交代后事——一定要记住唐克威的好,守好唐克威的墓。
20世纪80年代,太康县人民政府为郑广安补发奖状,表彰他“敬仰烈士、风格高尚”。
“请”烈士回家过年,饱含了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也是民心所向的生动故事。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