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继峰
企业作为市场经营主体,其发展状况不仅关乎自身兴衰,更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繁荣。招工难、融资贵等问题束缚着不少企业的手脚,成为制约其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但是,据《周口日报》(12月16日)报道,得益于淮阳区一系列精准有力的助企纾困措施,河南通源管业有限公司正在突破困境、焕发生机。这种转变是政府部门在产业规划、政策引导、资源配置等方面精准施策的成效体现。
由于供需信息不对称,招工问题长久以来影响企业满产运行,而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的短缺更是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关键时刻,淮阳区人社部门积极介入,通过精准招聘服务,为企业输送了急需的生产工人和技术人才,还配备了专业的管理团队。这如同一剂强心针,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更为其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资金是企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的血液。在推进技术改造升级、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的过程中,资金短缺往往是制约企业转型升级的“拦路虎”。在政府组织的银企对接会上,通源管业提出的融资需求迅速得到工商银行淮阳支行的积极响应。仅用5天时间,1000万元贷款便顺利到账,为企业技术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不仅体现了金融机构对企业发展的支持,更彰显了政府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银企合作方面的积极作用。
入驻产业园区是企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通源管业占地面积的扩大,不仅意味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更标志着其向现代化、智能化、集约化生产模式的转型。智能化车间、研发中心、现代化周转仓的建设,以及23条现代化生产线的引入,使通源管业在行业内率先构建起较为完备的管道生产体系,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助企纾困并非简单的“授人以鱼”,而是要在深入了解企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精准施策、优化服务,实现“授人以渔”。政府部门应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准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同时,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助企纾困的行动中来,形成共同推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合力。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