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洪涛) 12月18日至19日,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食育科研培训暨经验交流会在太康县成功举行,全省食育专家和优秀食育工作者代表通过专题讲座、现场观摩等方式,就食育理论基础、政策与实践路径等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推进全省食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刘林亚,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院院长成光琳,周口市教体局局长赵振,太康县县长张峰、副县长徐启华,太康县教体局局长杨传俊等出席会议。
食育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早已浸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孔子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要求。作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重要基础,如今,食育独特的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据介绍,举行此次会议的目的在于总结交流各地食育工作经验,着力构建全方位的食育工程推进体系,持续擦亮我省基础教育这张名片。
交流会上,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光钦以《中小学教师如何做好教育科研》为题作报告,对食育科研方向、方法、路径等内容进行讲解,让全省食育工作牢牢占领理论基础制高点。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园长方明荣以《依食而养 借食而育——食育的做法说法和理法》为题,分享食育工作经验,引导参训人员进一步掌握食育方法。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级调研员贾祎祺以《博古而通今:食育理论基础、政策与实践路径》为题,讲解了食育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食育工作要点等内容。
太康县教体局局长杨传俊、郑州市惠济区香山小学校长刘红、许昌市建安区实验小学校长孔爱禹、济源市高级中学副校长田伟才分别就食育工作作经验交流发言。其中,杨传俊分享的“144”食育工作模式实施经验,为全省各地教育部门开展食育工作提供了借鉴。太康县教体局结合教材和本地教育资源开发的饮食美德“六大校本系列课程”(即“粒粒皆辛苦”之崇尚节俭、“不劳动者不得食”之热爱劳动、“不食嗟来之食”之民族骨气、“一箪食一瓢饮”之安贫乐道、“陶母封坛退鲊”之廉洁自律、“杂交水稻之父”之强国有我),更是引发与会人员热烈讨论。
12月19日上午,与会人员实地观摩太康县食育工作开展情况,对太康县在食育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在太康县食育文化博物馆,与会人员感受到了太康农耕文明、饮食礼仪、食药同源的厚重底蕴。太康县高贤高中学生培育的食用菌,太康县三高学生画的五谷生长全过程水粉画,太康县第六实验学校学生烹饪社团、面点社团制作的菜肴和点心,太康县实验幼儿园的幼儿们制作的点心,让与会人员近距离感受到了青少年和幼儿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