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轻轻掠过报纸,触碰到那篇署着我名字的散文《四方食事,不过周口一碗烟火》,心中顿时涌起无尽的暖流。在《周口日报》上发表这篇文章,于我而言,绝非文字简单落于纸面,它承载着我的不易、汗水、纠结与惊喜,也是我与《周口日报》结下深厚情谊的起点。
回想起撰写初稿的日子,每一个字符都如同干涸心田中挤出的甘霖。初至周口,这座城市于我而言是陌生的。幸运的是,接待我们的朋友极为热情,带着我们四处游览、品尝美食,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周口的种种美好。
在周口,美食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邓城猪蹄醇厚的香味在唇齿间散开,马头牛肉紧实又富有弹性的肉质让人陶醉……而说到周口的特色美食,不得不提的还有逍遥胡辣汤,那一碗热辣鲜香的汤,色泽诱人,高汤里的牛肉、木耳、海带等食材丰富多样,喝上一口,热辣的感觉瞬间从舌尖传遍全身,让人精神振奋,浑身充满了力量。
除了美食,周口的景点同样令人流连忘返。太昊伏羲陵庄严肃穆、古柏参天;淮阳龙湖水域广阔、清澈见底;鹿邑老子故里,引领我们去探寻先哲的足迹……
周口的热闹与美景深深烙印在我心中,我迫切地想要将这些美好记录下来。然而,真正下笔时,才发现素材如此丰富,竟不知从何说起。最终,我决定从周口街头热腾腾的烟火气入手,用文字捕捉这座城市的灵魂。
为了写出周口的烟火气,我穿梭在大街小巷,观察早餐摊上升起的热气,聆听夜市里人们的谈笑声。然而,真正坐到书桌前试图用文字描绘那些鲜活的场景时,总感觉脑海中涌现的词句无法准确表达内心的感受。每敲一下打字键,我都提醒自己要找到最贴切的那个词,要表达出更好的意境。
初稿完成后,我反复推敲每一段、每一句,总觉得还有改进的空间。为了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词精准描述某些细节,我时而翻阅字典,时而上网查询。在一次次的纠结与否定中,我的文字逐渐变得流畅起来,立意也提升了。最终,我鼓起勇气将稿件投给了《周口日报》。
幸运的是,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周口日报》刊发了我的散文。那一刻,激动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种高兴的感觉,就像在黑洞中摸索已久,突然看到前方的光亮,让我心中充满了希望。
文章发表后,给我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让我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更让我欣喜的是,这篇文章还被推荐到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让更多人领略到了周口的美好。
《周口日报》就像一座桥梁,将我与众多热爱生活的读者紧密相连,也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我期待未来能与《周口日报》续写更多精彩的故事,用文字继续书写生活的美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文学园地里,我将继续努力,让自己也能发出点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