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9.8亿微信用户而言,微信早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微信的一举一动,无疑都关系到大家日常的使用甚至工作和生活。
去年1月9日,在“微信之父”看来可以称作“移动互联网的下一站”的程序正式上线。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微信在推广小程序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从马化腾拿着小程序坐公交车,再到58到家、摩拜单车、京东商城、转转、安居客甚至滴滴这样体量的互联网“独角兽”,都纷纷进入小程序的阵型,小程序在这一年成了微信最大的亮点。但是,在微信铆足了劲儿推动小程序的同时,小程序被越来越多用户“感知”,也让外界对张小龙最初的“用完即走”的诠释产生了质疑。
中小微电商成小程序商业化热门路径
当前,传统电商平台流量增长乏力,中小电商生存越发艰难,引流费用高昂,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行业急需注入一股新活力。据数据分析机构艾媒咨询日前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微信小程序电商应用专题研究报告》显示,电商“第二战场”已在微信生态内迅速开辟。去年,蘑菇街、京东等小程序电商就成功开辟了中国电商“双十一”大促的“第二战场”,而电商小程序解决了中小电商的生存问题,成为2018年电商发展方向的代表答案。
体验缺失让小程序看上去“不那么美”
虽然小程序本身承载着张小龙“两年内再无80%的APP”的豪言,但是经过一年的体验后,很多用户发现,不少小程序虽然能够解决部分问题,但是看上去是“简化版”的APP小程序,在使用上往往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不少用户表示“APP还是不能卸”。
摩拜单车只能扫码开车,但是还不能处理涉及账号充值等问题;滴滴出行虽然可以成功约车,但是不能即时了解所约车辆的具体位置;说好“不提供入口”的小程序,如今常常会被用户在微信下拉时误操作点击启动……在微信小程序大步向前的同时,不少小程序体验的缺失,让用户对小程序并不是那么“感冒”。
“相对于APP,微信小程序在开发的费用和制作周期方面都是具有优势的,而且,小程序的上线和发布只要通过微信的审核即可,对于很多创业团队而言,门槛比起APP要低很多。”目前正在进行小程序创业的小陈表示,微信拥有近10亿的月活用户,作为巨大的流量平台,这对于小程序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据《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