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作为浙江中部的山区县,先后创造了全国闻名的下山脱贫经验和“后陈经验”。近年来,武义在“两山”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生态共护,把“生态立县”作为第一战略,实现了从省级贫困县到欠发达县再到中等发达县市的跨越,完美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
如今走进武义,全县就像一个正在打造中的“大花园”,每个乡镇、每个村都被当成景区来建设。生态景区全域化建设,让武义“景城一体、景村一体、宜居宜游”,美丽,正成为武义最贴切也可持续的冠名头衔。
依托生态基底 发展壮大产业
武义历史上呈现的就是“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理格局,生态资源是最大的优势。该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科创兴县、文旅富县”四大发展战略,努力把武义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胜势。
以“生态化”提升工业。以省级生态工业和低碳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提升产业层次。一方面,强化创新驱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另一方面,从环境的角度、产业层次的角度和企业自身运营的角度,提出市场主体的升级、产业的升级以及平台的升级。
以“精品化”提升农业。该县围绕建设“有机农业第一县”目标,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培育有机农业品牌。发挥有机茶、有机国药等产业优势,培育创意、休闲、景观、养生农业。“武阳春雨”获首批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贡品“武义宣莲”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阳春雨”“武义铁皮石斛”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县“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24万亩,其中有机农产品面积5.1万亩,有机茶颁证面积居全国首位,获评全国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
以“全域化”提升旅游业。早在2012年,武义就以温泉旅游开发建设为龙头,依托温泉、生态、古村落三大金名片,大力实施生态景区全域化。对标“中国温泉名城,东方养生胜地”的总体目标,武义下一步将突出旅游产品的提档升级,加快丰富完善旅游业态。强化全域理念、系统规划和资源整合,做好“旅游+”文章,打造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体育、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温泉度假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牛头山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旅游人次突破2000万,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真正让生态红利惠及百姓。
推进环境整治 建设美丽乡村
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武义主要推出两项举措。一方面,治理污泥浊水、违法建筑和脏乱差。这些年来,武义县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坚定不移打好环境整治组合拳。“五水共治”方面,通过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全民治水,全县29条干支流全部实现“可游泳”目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去年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古城保护建设和城中(郊)村改造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推动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转型,打造有根有魂、有活力有魅力的温泉名城。综合治理方面,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同步推进“两路两侧”“四边三化”及农村“两乱”整治,“街长制”经验做法在浙江全省推广。
发展美丽经济 带动农村增收
截至目前,武义县累计完成423个村16902户51106人的异地搬迁工作,约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1/3、总人口的1/6。武义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打开“两山”转化通道,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美丽经济,带动农村致富、农民增收。
一方面,借梯登高。武义借“下山脱贫”激活旅游资源,又以旅游等生态产业开发反哺下山村民。牛头山景区是武义最早探索下山脱贫与旅游开发模式的成功样板。西联乡田坪等村整体下山脱贫后,武义加快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引进民间资本,合理利用开发牛头山石门峡等生态资源和上田等村的旧民居,创建了4A级旅游景区。该景区的建立不仅极大地带动了周边乡村游发展和农产品促销,还为当地提供了导游、木匠、保安等大量就业岗位。
另一方面,借船出海。该县依托电商和超市的平台,强化就业培训和政策扶持,引导农民借“船”出海、触“网”创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成功创建1个中国“淘宝镇”、8个中国“淘宝村”。如柳城电商项目年销售额达300万元。大力发展超市经济,3万多武义人在全国各地开办1万余家超市,宣莲、茶叶等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同时,积极发展来料加工,全县所有的异地搬迁村(小区)均建立了来料加工点,人均年增收8000多元,实现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