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实行分封制,在周口境内的诸侯国有陈、顿、沈、项等国。它们的历史如何?墓地在何处?“原仲”簠、“器仲耴”簋的发现带来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曙光。1975年,商水县练集镇朱集村村民在建房挖地基时,从地下挖出一批古代青铜器,有鼎、簋、簠、盘、车马器等数十件,大部分文物被当作废铜熔化。其中,文物部门收回13件,包括簋4件、簠3件,皆有铭文,分别由商水县文管所和周口市民俗博物馆收藏。“原仲”簠、“器仲耴”簋就是其中之器物。
“原仲”簠,以做器人名“原仲”而得名,由上下完全相同的两部分对扣组成。该器物长28.3厘米,宽215厘米,通高18厘米。器身平面为长方形,口沿宽平,近口处有直壁一段,腹向内斜收,平底方形圈足。近口处饰交叠兽体卷曲纹,其间饰两排乳钉纹,腹部两侧各饰一兽形环耳,圈足饰对称式走兽纹。上下器底皆饰有铭文,唯下器底磨损而无法辨认,上器铸有铭文6行25字:“惟正月初吉丁原仲作沦妫嫁滕适用祈眉寿万年无疆,永用之。”
“器仲耴”簋,通高21.3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17.5厘米,重5.17千克。该器物侈口,鼓腹,附双兽无珥,腹下为矮圈足,下连方座。器腹纹饰可分三层,上部饰兽体卷曲纹,两兽耳中间对饰一突起的兽首,下饰两道弦纹;中部饰波曲纹;下部圈足处饰连续式鱼鳞纹,方座平面,四角饰两只相背的鸟纹,四周饰波曲纹,残一耳。器腹内底铭文已被磨平,尚留个别字迹,无法辨认。器盖如圆形覆碗,圈足较高,足心饰螺旋式卷龙纹,外饰连续状波曲纹。器盖内有铭文4行16字“器种耴作宝簋,用祈眉寿子孙永宝用享”。
朱集村出土的这批青铜器,被李学勤先生称为“很重要的发现”。簠、簋的造型、纹饰是中原地区西周末、春秋常见的。“器仲耴”簋铭文所言的“器仲耴”史无记载。“原仲”史书有载,春秋初期陈国大夫。陈,妫姓,原仲姓妫,与“原仲”簠铭文所载相符。《左传·庄公二十七年》载:“秋,公于陈葬原仲。”“原仲”簠应是原仲为其女“沦仲妫嫁”所做的陪嫁物。他女儿所嫁的“沦”姓男子应为顿国贵族,这两件青铜器的发现与史书相互印证,为探索顿国墓地提供了线索,对研究春秋早期陈、顿两国的历史,研究青铜铸造都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