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王彦涛 李建成 ■作者 王殿卿 刘彦章 王亦兵
海hǎi
海,在六书中属形声字,从水,每声。海、每,古为一音之转,一说为会意字。
《说文·水部》:“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水”“每”为“海”。“氵”,为江河水溪;“每”,表示特定范围内的任何一个、一组或总体。“海”,由江河水溪中的每一滴水汇聚而成,是每一滴水的归宿。故海者,江河水溪汇集之终点也。海,本指承受大陆江河水流的最大水域,后指临近大陆而小于洋的水域。或者说,海是大洋靠近大陆的边缘部分。
“海”的本义为大海、海洋。“海纳百川”,意为大地上的江河溪流最终要汇入大海,正如子女投向母亲的怀抱一样。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意思是海是巨大的水域,胸中有极大的容量。
地球上的水循环,始于海而终于海。海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日夜不停地蒸发而形成云气。云气被风吹向内陆,遇冷而形成冰、霜、雨、雪。冰霜雨雪汇流而形成河流、溪水、湖泊,最后在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作用下,注入大海,完成一个周期的循环。“海”的博大浩渺、广阔无际可见于此。故人们常把大片相连的人或事物以“海”来称谓,如学海、曲海、人海、烟海、林海、云海、火海、麦海等。把大的器皿形容为海,如“海碗”,把大酒量的人称为“海量”。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大地就像一方巨大的棋盘,由一巨龟驮着在大海上遨游,故大地的四周皆是一望无际的海洋。“沧海”指大海。“沧海横流”,指海水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沧海一粟”,指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七海”,佛语,指七金山内侧的海水,无咸味,清澈宜饮,对世人功德无量。《法集名数经》中七海就是指乳海、酪海、酒海、酥海、盐水海、蜜水海、吉祥草海。
“海”,引申指边远蛮荒地带。中原王朝将居住在东方的少数民族称为“夷”,将南方的称为“蛮”,西方的称为“戎”,北方的称为“狄”。古代称“蛮夷”者,其实皆是四方民众。“海夷”指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内”,源自汉高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里的“海内”指其统治下的广阔疆域。“海”指边远地区,例“海外”,即指异国他乡。唐代李德裕《草木记》:“凡花木名海者,皆从海外来,如海棠之类是也。”
中国是沿海国家,海域非常辽阔,由北到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浩瀚无际的大海赋予人们以无穷想象的天地,又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生活情趣,从而产生了许多与海有关的故事和词语,例如《山海经》中“精卫填海”的故事,《神仙传》中“沧海桑田”的故事,以及“翻江倒海”“排山倒海”“移山倒海”“五湖四海”“天涯海角”“海晏河清”“海底捞针”“海枯石烂”“海外奇谈”等成语,构成了历史悠久、丰富厚重的海洋文化。
涣huàn
“涣”,在六书中属形声字,从水,奂声。
“涣”,从水,“水”为形符表意,表明“涣”字的意思与水有关,指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奂声,既标声,又表意。标声,表明“涣”字的读音为“奂”(huàn)。“奂”在“涣”字中的表意作用较为复杂,兹作细说。
“奂”字的篆书形体,下边是一双手,中间有一个“冂”字,读作jiōng,上边是一个人。对于“冂”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邑(国都——引者注)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冂。象远界也。”根据许慎的解释,参照冂字的金文写法,著名文字学家杨树达在《积微居小学述林·释冂》一文中对冂字作了生动地描述和明白如画的解释:“乃扃(jiōng,从外面关门的门栓)之初文。”“左右二画象门左右柱,横画象门扃之形。”综上所述,冂字既代表门扃,又像远方的界画。“奂”字上、中、下三部分合在一起意为一双手托起门扃,门扃上面还有一个人。不难想象,这双手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界画又给人多么辽远之感,故“奂”字的本义为远、大、多、盛。“水”“奂”为“涣”,“涣”即是水多、水大、水涌而出、四处流散的意思。故“涣”的本义即为流散、散开、离散。《说文·水部》:“涣,流散也。从水,奂声。”徐灏注笺:“引申为凡离散之称。”《诗·周颂·访落》:“将予就之,继犹判涣。”毛传:“判,分;涣,散也。”清谭嗣同《上欧阳瓣姜师书》:“君以民为天,民心之涣萃,天心之去留也。”成语“涣然释冰”比喻如冰之溶解消散,多用以指误会、疑难的消除。“涣”还有涣散、分散、不集中之意,如思想涣散等。
《玉篇·水部》:“涣,水盛貌。”《诗·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简兮。”毛传:“涣涣,春水盛也 。”“涣”,又泛指盛貌,唐代大散文家韩愈《故中散大夫河南尹杜君墓志铭》:“篡辞奋笔,涣若不思。”“涣若不思”意为文思旺盛之状,似如不假思索,说明此人才华出众,文采鲜明。
另外,“涣”同“焕”,有鲜明之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涣,字亦作焕。”《释名》:“纨,涣也。细泽有光,涣涣然也。”《汉书·杨雄传上》:“涣若天星之罗,浩如涛水之波。”这里的“涣”字也为鲜明之义。
“涣”读huì时,为古水名,原发源于河南省开封市东南,东南流经商丘、永城而入安徽省,又东南流至五河县注于淮河,今自永城县以上已湮,以下即今浍(huì)河。《水经注·淮水》:“涣水又东迳谷阳县,右会丈八故渎,渎上承洨(xiáo)水,南流注于涣。洨水又东南与涣水乱流而入于淮。”
“涣”又为古县名,即今安徽省宿州市西南的临涣城。《集韵》:“涣,县名,在亳。”古涣县在今安徽省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