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
第08版:文化周口 PDF版

说文解字新谭

■策划 王彦涛 李建成 ■作者 王殿卿 刘彦章 王亦兵

淤 yū

“淤”,在六书中属形声字,从水,於声。《说文·水部》:“淤,淀滓浊泥。从水,於声。”一说为会意字。

“淤”,从水(氵),古文字形体像河流,表示河底的淤泥。按会意字讲,从於,“於”字的金文字形像乌鸦,表示河流中的淤泥颜色像乌鸦一样黑;“於”兼表声。按形声字讲,於声,既标声,又表意。标声,表明“淤”字读音为“於”(yú)。“於”字的金文和小篆皆为象形字,是一只乌鸦的样子。“於”字和“乌”字在古文字里为异体字,二字同义。《穆天子传》卷三:“比徂(cú)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於鹊与处。”后句大意为:和乌鸦、喜鹊住在一起。后来,“乌”字和“於”字分化为两个字:“乌”表示乌鸦,“於”用为介词。“於”作文言介词时,同“呜呼”意,表示死亡的意思,可以理解为静止不动、死气沉沉的东西。“水”“於”为“淤”,意指静止不动、死气沉沉的水中泥沙及淤泥。

水中泥沙、淤泥沉淀堆积而久,就会致水污浊。故“淤”有污浊之意。《玉篇·水部》:“淤,浊也。”《雍熙乐府·新水令·香中怨》:“他恰似淤泥中长出并头莲,题起这义娼名世人罕见。”杨成武《毛主席指示我们过草地》:“草丛里河沟交错,积水泛滥,水呈淤黑色,散发出腐臭的气息。”

水中淤泥堆积而久,露出水面,成为陆地。故“淤”又指水中陆地。《方言》卷十二:“水中可居为洲,三辅谓之淤。”汉朝大词赋家司马相如《上林赋》:“出乎椒丘之阕,行乎河淤之浦。”宋苏轼《河复》:“楚人种麦满河淤,仰看浮槎棲古木。”引文中的“淤”字皆指水中陆地。

水中泥沙、污草沉淀为“淤”;血液凝滞不通为“瘀”。其实,古时“淤”字通“瘀”。《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就好了。”这里“淤”通“瘀”。

水中泥沙、污泥淤积太久,河水就会流而不畅。故“淤”字意又指水中杂物壅塞而不流畅。汉郑玄注引郑司农曰:“谓水淤泥土留著助之为厚。”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予出使至宿州,得一石碑,乃唐人鑿六陡门发汴水以淤下泽,民获其利,刻石以颂刺史之功。则淤田之法,其来蓋久矣。”“淤”字由此又引申为郁结。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二十四章:“从大娘过于激动的表情上看,她是淤积了天大的委屈,忍受了难诉的痛苦。”这里的“淤”字即郁结之意。

淮 huái

“淮”,在六书中属形声字,从水,隹声。《说文》:“淮,水。出南阳平氏桐柏大复山,东南入海。从水,隹声。”

“淮”,从“水”,表明“淮”字的意思与水有关,在这里表示水流、河流。“淮”从水,代表三条河的名字,即淮河、淮水、秦淮河。淮河为古代四渎之一。《尔雅》:“江(长江)、河(黄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东流经安徽省,入江苏省,本东流入海。后因黄河南窜,淮河入海之道被夺。当黄河又北徙以后,淮河入海故道亦不复存在,遂流入洪泽湖,又由洪泽湖出三河,经高邮湖、邵伯湖,到江苏省江都县三江营入长江。淮水在安徽省南陵县。《汉书·地理志》:“(丹阳郡)陵阳,桑钦言淮水出东南,北入大江。”秦淮河为长江下游支流,东源出句容县大茅山,南源出栗水县东芦山,在秣陵关附近汇合北流,经南京入长江。此水横贯江宁县城,有的部分为秦时改凿,故称秦淮。

隹声,既标声,又表意。标声,表明“淮”字的读音为“隹”。隹、淮古为一音之转。表意较为复杂。这个“隹”字,甲骨文字形像一只头、身、尾、爪俱全的鸟之形状,歪斜着头站在树枝上。上部是鸟头,嘴向左方,向右的两笔是翅膀,向下的两笔像爪子,其特征是尾巴较短。《说文》:“隹,鸟之短尾总名也。”许慎的解释是古代对短尾鸟的总称。在上古,“隹”与“鸟”实为一个字,两字同源,字形、字义也相同。所不同的是,“隹”是短尾鸟的总称,“鸟”是长尾鸟的总称,但都是代表鸟类。“水”“隹”为“淮”,代表着河畔栖息着各种水鸟。《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河水之中有许多小小的沙洲,自然也成了各种水鸟的乐园。

“淮”字亦有“大”意。“淮雨”,即“淫雨”,也就是指大雨。《尚书大传》卷二:“久矣天之无别风淮雨。”郑玄注:“淮,暴雨之名也。”

“淮”亦为姓氏。《广韵·皆韵》:“淮,姓也。”《通志·氏族略五》:“淮氏,见《姓苑》。”

雪 xuě

“雪”字,上部为“雨”字,其下为雪片状。一说“雪”字由“雨”字和“羽”字组成,以羽毛来形容雪的形状,就像今天所说“鹅毛大雪”。愚以为,“雪”字为会意字,从雨,从彐。

“雨”为一种自然降水现象;“彐”为横倒的“山”字。雨水落于山上,山巅空气稀薄,气温低,雨水会凝结成晶体状物质,覆盖山顶,即为“雪”。“雨”“彐”合而为“雪”,所会意成的正是这种自然现象。

许慎《说文解字》:“雪,凝雨说(悦)物者。”古人对雪的解释,既科学,又生动有趣。首先说雪的本质由来,是凝结了的水;其次说雪的功能,是使万物欢娱的东西。古人对雪花的形状也早有记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说:“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说明古人早已注意到雪花是六角形。

俗语说“瑞雪兆丰年”,一位伟大的诗人也说“梅花欢喜漫天雪”。雪花纷飞,确实使万物欢悦。雪,从古至今一直是诗人歌咏的对象。晋代名士谢安,曾在大雪时同子侄辈会聚,问:“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儿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乐得大笑起来,高兴至极。谢道韫以柔软轻飘的柳絮比雪花,确实比用硬而如砂的盐粒比雪花要高出一筹。“道韫咏雪”一直被传为古坛佳话。

唐代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比喻生动、贴切,充满情趣。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里把“白雪”比喻为“梨花”,成为流传千古而不衰的佳句。宋代张元《咏雪》:“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这里的“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片片纷纷坠落。元代黄庚《雪》:“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这里描绘出月照千里、雪落万家的美丽图景。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雪容易融化。“洪炉点雪”,意思是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宋朝王质《雪山集》:“余夜宿金山之方丈,不得寤,信手而抽几案文书,得此阅之,至洪炉点雪,恍然非平时之境。”“雪泥鸿爪”,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下雪的时候天气寒冷,“雪中送炭”,授人以暖,在人急需之时予以物质或精神资助比什么都好。“傲雪凌霜”,形容不畏雪霜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

雪色纯白,故常用雪喻指白色。“雪肤花容”,形容女子貌美。“雪肤”,指皮肤白皙如雪;“花容”,指容颜美丽如花。唐代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愁苦对人身心的摧残。宋代卢梅坡《雪梅》:“梅需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没有雪那样白,但雪却没有梅花那样香。白雪常喻文雅之事物和情感。“郢中白雪”,指文雅之事物或诗文。典出战国时代楚国宋玉《答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2018-10-24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42919.html 1 说文解字新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