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距离是衡量一款车的制动性能的关键性参数之一,它的意思是:人们在车辆处于某一时速的情况下,从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静止时,车辆所开过的路程。是汽车在一定的初速度下,从驾驶员急踩制动踏板开始,到汽车完全停住为止所驶过的距离。包括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两个部分。制动距离越小,汽车的制动性能就越好。由于它比较直观,因此成为广泛采用的评价制动效能的指标。正确掌握汽车制动距离对保障行车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影响制动距离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制动盘(毂)、蹄片、轮胎花纹、制动液的消耗程度、频繁制动引起的制动热衰减、车子的载重情况、刹车系统等等。下面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影响制动距离的几个因素。
汽车的轮胎
轮胎是汽车与地面唯一接触的部件,所以汽车的加速减速都是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提供的,摩擦力的大小是由接触面积,摩擦系数以及纵向作用力决定的,汽车的质量不变,所以纵向作用力不变,因此,轮胎材质的抓地力和轮胎宽度直接影响制动距离,使用高性能的轮胎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缩短制动距离。
车子的悬挂
汽车制动的时候,车的重心会前移,会导致前轮过度压缩,从而出现点头现象,点头现象进一步加重了重心前移现象,使得前轮的负荷加重,而后轮的制动效果就会减弱,从而导致制动距离增加。而如果悬挂系统足够强大的话就会抑制这种情况出现,让车身在制动过程中更为平稳。
刹车系统
现在的汽车几乎都带有ABS系统,此系统通过安装在车轮上的传感器发出车轮将被抱死的信号,控制器指令调节器降低该车轮制动缸的油压,减小制动力矩,经一定时间后,再恢复原有的油压,不断的这样循环(每秒可达5~10次),始终使车轮处于转动状态而又有最大的制动力矩。
(据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