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04日
第A07版:文化周口·书香 PDF版

智慧的彼岸

——老子《道德经》解读

◇张君民

(接上期)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

把持而使它满盈,不如趁早停止;锤击而使它锐利,不能保持长远;金玉满堂,没有谁能守护;富贵并且骄横,自己招致祸患。功成身退,这是自然规律。

【解读】

老子所说的养生,是大养生,不是通过食物、药品、运动等保持身体健康那么简单。因为养护生命,必须先得有生命,这是前提。在王权至上、家天下的年代,从普通人到王公贵族,每个人的生命都笼罩在权力和利益的阴影之下,如果不明白持盈而亏、物极必反、祸福相倚、功成身退的道理,必然招来祸患,不得保全生命。

如果贪图禄位,私欲满盈,就会贻害无穷,因为物壮则老,盛极必衰;如果恃才傲物,锋芒毕露,就会遭受挫折,因为众叛亲离,不能长保。金玉是难得之货,必然引起争夺;富贵是众人所求,必然招致祸患。功成名就是件好事,为人所追求,但想永远地保持下去,那是一厢情愿,必然会走向反面。所以,只有功成身退、敛身自保,才是首选的养生之道,就如同大自然四季更替、周而复始的规律一样。

但许多人居功自傲,贪心不足,富贵而骄,忘乎所以,最终导致身败名裂。《庄子·天运篇》云:“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栗,舍之则悲,而一无所鉴,以窥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意思是说,贪图财货的人,不会把利禄让人;追求显赫的人,不会把名声让人;迷恋权势的人,不会授人权柄。掌握了利禄、名声和权势便因害怕丧失而整日战栗不安,而放弃上述东西又会悲苦不堪,而且心中全无一点鉴识,眼睛只盯住自己所无休止追逐的东西,这样的人只能算是被大自然所刑戮的人。

富贵和权力能够给你带来荣耀,如果把握不好分寸,保持不了平衡,同样会给你带来耻辱和灭亡。

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和文种是越王勾践的重臣,他们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恨,消灭了吴国,然后又和勾践一起,进行北伐,争霸中原,取得了不世之功。他们两人和群臣诸将一样希望得到勾践的封赏,但志满意得、不可一世的勾践却将此抛在了脑后。作为相国的文种屡次上奏,请求封赏,勾践都顾左右而言他,且面带愠色。

范蠡看出了勾践是个只可共患难、不可共成功的人,不惜群臣诸将之死成就了伟业,却不愿封赏众臣,于是便规劝文种:“我听说天有四时,春生而冬伐;人有盛衰,泰极而否来。知进退存亡而不失正道,大概只有贤人才能做到吧。蠡虽才能低下,还能明白进退之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你看越王这人,脖子长而嘴如鸟喙,目如鹰视,行步如狼。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处荣乐;可与历危,不可与处安。你如果不忍离去,必为所害。”但文种自视功勋盖世,始终不相信勾践会加害自己,到底也没有离开朝堂。

勾践大业成就之后,声色淫乐,渐渐疏远了共患难的群臣,丝毫不提加官封赏之事。文种心怀不满,愤激于内,色行于外,最终让勾践找个理由,赐剑自刎。死前,文种仰天长叹:可悲啊!我悔不从范蠡之谋,最终为越王所杀。后世百代,忠臣必以我为鉴!

而范蠡在功成之后,立即隐退。传说他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三次经商成为巨富,又三散家财,扶贫济困,自称陶朱公。世人誉为: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①8

(未完待续)

2023-05-04 ——老子《道德经》解读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00365.html 1 智慧的彼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