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起当年的朝鲜战争,西方一位军事家说,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扔了一颗“精神原子弹”。有人很是不解。军事家郑重地说道,中国有位作家,写了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传到朝鲜战场后,其威力比原子弹还要强大。我想,至于那位军事家的比喻是否准确,暂且不论,但《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震撼力却在那儿摆着哩!
《谁是最可爱的人》,按体裁,有人说是通讯、特写,有人说是散文、报告文学。它一经发表,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毛泽东阅后批示:“印发全军。”朱德阅后称赞:“写得好!很好!”这样,也就更激发朝鲜前线广大指战员的战斗精神,也更鼓舞了全国人民建设祖国的革命意志。
《谁是最可爱的人》,记得我是1959年上初中时从语文课本上读到的,以后又在报纸、选本、文集上反复阅读。尤其幸运的是,有一年,我和许佑柱在解放军文艺社创作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巧遇社里邀请时任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的魏巍来讲创作,魏巍重点介绍了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过和体会。于是,我认识了魏巍,也进一步读懂了《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河南郑州人,1920年生,1937年参军,1938年入党,在延安抗大毕业后,奔赴晋察冀边区,在部队从事宣传工作,并创作了大量诗歌。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2月,魏巍调总政治部工作,受领导指派,到朝鲜俘虏营了解美军战俘情况,以便开展对敌思想斗争。他完成任务后,没有回国,而是走上前线,深入调查采访。前线官兵的英雄事迹强烈地震撼了他,他很快写出一篇《自豪吧,祖国》,里面有20多个他认为生动的事例。1951年2月回国后,让同志们看,感到不中,因为事例堆得太多,哪个事例也没有说透。于是,他就重新构思、重新组合、重新写作,写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 上,立即震撼了全国。
我曾反复想,朝鲜战争打了三年,我国相当大数量的记者、作家写出千篇万篇优秀作品,为什么《谁是最可爱的人》震撼力经久不衰,被历史留存下来,至今还被选入语文课本?我觉得,文中有三处产生了强大的震撼力。
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魏巍是全国第一个喊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的。这是时代和人民的心声,也是时代和人民的呼唤。“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是的,就是那些拿起枪来献身革命斗争的工农子弟,那些用伟大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战士。”最可爱的人,这个有鲜明时代特色、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主题,既概括了志愿军的崇高品质,又传达出亿万群众对志愿军的崇敬、热爱之情,因此,能在广大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此后,“最可爱的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在当代中国也就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代名词,家喻户晓,鼓舞教育了几代人。
故事典型生动,是这篇散文产生震撼力的地方。第一个故事,松骨峰战斗,着重写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恨。在弹尽粮绝的时刻,面对“蜂拥上来的敌人”,“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要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第二个故事,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爱。马玉祥听到孩子的哭声,毫不犹豫地冒着烈火浓烟冲进屋去。他想的是“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是一样的”。第三个故事,在防空洞里,“我”和战士们一席话,进一步展示了志愿军战士的美好心灵,“我们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我们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故事不在多,而在精,而在具有深刻内涵。这三个典型生动的故事,完美地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境界,为我们塑造了“最可爱的人”的典型形象。
再就是,这篇散文,形象的叙事与抒情性议论的有机结合,以及饱含感情的诗化语言,令人喜读爱读。如,文中的三小段抒情性议论穿插在三个故事形象化的叙述中,使叙事、抒情、形象塑造交融。如,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用诗化的语言、用引人深思的排语来点示主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美丽和宽广!”“亲爱的朋友,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这些语句和段落,人人都喜读爱读,尤其青年人更是喜读爱读,甚至能熟练地背诵下来。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红色经典,具有历史性的坐标意义。
此后,1952年、1958年,魏巍又两次奔赴朝鲜,采访战士、写作战士,先后写出了《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依依惜别的深情》和全面展现朝鲜战争的长篇小说《东方》等优秀作品。于是,魏巍这位著名的部队作家,又被人们赋予了“战士作家”的雅号。③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