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仲夏时节的项城市丁集镇东街村,葱郁的树木昂扬生长,碧绿芳草点缀房前屋后,一排排徽式建筑屋舍俨然,让人不禁感叹:这个村子“颜值”真高。漫步在村文化广场的石砖小路上,抬头可见简约大气的村党群服务中心,道路两旁的宣传栏里,张贴着遏制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的宣传标语,广场内安置有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村日间照料中心门口,老人正在这里晒太阳、聊家常,突然耳边传来阵阵读书声,经村民介绍才知晓,是村里的国学讲堂开始上课了,小小村子,还有国学讲堂?又不禁让人感叹:“内涵”颇丰。眼前生态和谐、景色宜人、乡风文明的美丽画卷如何勾勒而来?是年轻的力量、创新的思路,是致力发展乡村文化,以文化发展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干事动力。
年轻干部“名堂”多
丁集镇东街村位于项城市南,悠悠谷河水从这里蜿蜒而过,润养着这个总面积1.3平方公里,总人口1050人的小村子。
2021年该村村“两委”换届,46岁的刘俊华当选了村支部书记。“当时村‘两委’班子弱,村里民心散、经济差,作为村支书,如何发挥‘领头雁’作用,组建一支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发展乡村文化凝聚起奋斗力量?成为我上任后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刘俊华告诉记者,经过镇党委的同意,村里精挑细选了5名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思想活跃的同志充实到班子中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整个班子形成了团结向上、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良好局面。
年轻的村“两委”班子深谙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先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才能为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东街村提供力量。
他们通过走访调研,结合村实际情况,于2021年9月,成立了项城市第一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合作社统一对土地进行经营管理,确定了“保底收益+二次分红”利益分配模式,实现村集体和群众“两收益”。
“指尖”小平台撬动乡村治理大变化
“我在外打工不在家,父母打电话说家里的灯不亮了,刘书记能否安排人去修一下?”
“好的,现在去看一下怎么回事?”
“因灯线短路,已修复。”
“谢谢刘书记!”
这是在外务工的项城市丁集镇东街村村民刘三民5月8日在本村村级事务管理平台“村民说事”板块里发起的一段对话。从他反映问题到村党支部书记联系村委会委员去检查、修理,再到问题解决,整个过程不到一个小时,真正实现了“指尖上的互动”。
“我们村的村级事务管理平台,从去年10月份开始投入使用,刚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拿起手机就能跟村‘两委’同志对话,能看到村里每天发生的事情,家里老人、孩子有什么需要帮助可直接向村干部反映。”刘三民通过电话告诉记者,这让外出务工的他十分安心。
“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包括‘村民说事’‘党群服务日记’‘大事记’‘三务公开’等板块,在这里村民可以了解村里新鲜事、接收村‘两委’信息、查看村干部工作进展等等。”刘俊华解释说,无论村民在家还是外地,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为村发展出谋划策,他们的每一份贡献,都会被记录在东街村的村管理平台上。
“我们努力推进积分制与村规民约深度融合,希望把孝老爱亲、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村庄环境整治等列入积分清单,目前积分制还在商讨、完善过程中。”村党支部委员付喜梅说,待积分制规则确定了,他们会在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公布,希望通过积分制鼓励村民参与到村庄治理当中,实现乡村治理与村级发展的互促共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奏响乡村文明“和谐曲”
记者与付喜梅边走边谈,顺着朗朗的读书声,来到国学讲堂。
“东街行政村国学讲堂自去年10月份开课以来,每天下午都会举办一场公益国学讲堂,我们村及周边村的村民都会来这里学习。”村民金思睿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拿出手机记录下孩子们学习的瞬间,上传到本村村级事务管理平台,脸上嘴角上扬。
“公益国学讲堂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国学知识讲解、书法课程等,国学讲堂的开办,不仅让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还在全村传播弘扬了正能量,增强了村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村民刘广龙说,通过在国学讲堂的学习,他的孩子字写得越来越好了,也越来越爱学习了。
记者了解到,除了开设国学讲堂,东街村还以德孝文化为切入口,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重点将“红白事简办、尊老敬老、求知重教”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促使群众行为规范。同时,村里倡树文明新风,破除大操大办、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等陋习,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
“俺村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14条胡同进行命名,每条胡同评选出一名胡同长,村里还购置竹篱笆和花草,对全村20余亩空闲宅基地、荒地、废地进行绿化美化,将其打造成民俗园、耕读教育园、共享菜园和庭前小花园。”刘广明说,耕读教育园及其墙上的二十四节气宣传版面,让孩子们在认领菜地栽种果蔬过程中,体会感恩和责任,培养孩子们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怀;共享菜园及其围墙上的二十四孝宣传版面,既满足了村里老人对土地的依恋,也让陪老人前来种菜的儿孙们重温“二十四孝”经典故事,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道德风尚。
东街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利用数字技术为乡村管理“赋能”,开展国学讲堂弘扬传统文化,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动能。行走在东街村,村里民俗园、耕读教育园、共享菜园和庭前小花园秀美幽雅,村里老人谈天说地、怡然自乐,这幸福图景离不开东街村的村干部在振兴乡村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他们以民为本,坚持守正创新,通过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发展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在描绘东街村乡村文化振兴画卷上挥墨泼毫、奋勇前行。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