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九十六
鹤寿遐,其铭更甚。近读“大字之祖”,被誉为“出水后第一精本”《僧鹤洲零拓本瘗鹤铭》,愈感其妙。
其铭错落生姿,疏宕有致。沉毅华美,隶意行趣。寓奇峭于飞逸,得苍雄之古穆;蕴劲美于淡远,取仪态之万方;弱提按于中锋,举丰伟之安闲;亮开合于豪迈,收气度之风骚;汲圆融于浪漫,刈宛转之遒逸。
其“丹”字,如鹤足踏雪,倾身束羽;其“势”字,宛天门洞开,境阔峰疏;其“固”字,若石榻趺坐,情殷语谦;其“垲”字,似顽童逞憨,岩羊跳涧。
今人学之,定会古气加身,若仙若佛,“荡荡乎君子,穆穆乎仁人”。
九十七
饮酒微醺,花赏半开,习字何尝不是如此。
字不可荒率生犷,也不可纤巧弄媚;不可谀于流俗,也不可陷于古人;不可独守一舍,也不可杂糅百家。
华质各半,刚柔并济,可也。
九十八
少年习字,拙多于巧。中年作书,巧多于拙。老年执笔,拙复多于巧。岂“三十年后,看山还是山,看水复是水”之模板乎?
少年不谙书技,不知绳墨,故拙多于巧,此拙实无奈之举。
中年中规中矩,力求圆融,故巧多于拙,此巧为得意之作。
老年阅尽万象,酸甜往复,故拙多于巧,此拙谓老成之果。
九十九
为书者求拙,必走三种途径。
首先拙其笔。行笔如逆水行舟,狮子搏象,不可畅快。畅快则滑,滑则不驻墨,不驻墨则意流,此一拙也。
其次,拙其形。形有揖、有叩、有偃、有仰、有张、有缩,此形不可病态,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拙则拙矣,难免喷口,此二拙也。
再次,拙其章。于常规章法中出轨别衢,摇曳他处,不蹈成法,自在逍遥,此三拙也。
拙,分有意与无意。有意则有轻佻薄情之嫌,无意则无装缀雕饰之痕。
由拙而妙、而奇,方为大拙。大拙者,必其胸中所独有,手下所常有者;由拙而陋、而卑,是谓小拙。小拙者,缚足而攀,扼喉而歌,其意也局,其量也狭。
巧拙有界。如拙至劣,拙未必胜于巧;如巧至腻,巧未必强于拙。
守巧者易,守拙者难。巧常有,而拙不常在。大拙即大巧,大巧若大拙。
抱朴守拙,书之德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