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3年07月27日
第A07版:文化周口·书香 PDF版

智慧的彼岸

——老子《道德经》解读

◇张君民

(接上期)

第二十一章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

蓬勃发展的万事万物是由道孕育、滋养而形成的,他的一切情态,都是随着道而转移变化的。道作为事物,似有似无。如此惚惚恍恍,其中却有形象;如此恍恍惚惚,其中却有实物;遥远幽深啊,其中却有精神;这精神特别真切,可以得到验证。从古至今,它的名字永远不会消失,依据它可以认识万物的本始,因为它一直从事创造万物的活动。我怎么知道万物本始的情状呢?由道而知。

【解读】

我总感觉本章是在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问题。道虚无缥缈,却又可以被隐约地感知到,这是因为“其中有物”“其中有象”“其中有精”“其中有信”。宇宙从哪里来?世界万物从哪里来?人类从哪里来?这一切都由道萌发,道又与其共生共存,互不分离,互相感知。

要想读懂本章,必须先理解下面几个字:孔、德、恍、惚、窈、冥、精、信,这几个字《道德经》里常出现。

先说“孔”和“德”,许多人把“孔”说成是“大”的意思,如果看到了孔字的甲骨文写法,你就会有另外的见解。它是一个小孩和一只乳房的合体,意思是指母体身上能使小孩获取营养的管道。看一下“乳”字,感觉会更形象,在甲骨文中就是一只手抱着孩子在吃奶。在此本义上,“孔”也引申出来一些人身上其他器官,如毛孔、鼻孔等等。“德”也是个会意字,意指目光直射前方,会意为一个人做事要一心一意,目光向前,目正心正才为德。这样,“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的意思便不言而喻了。母爱是一种本能,她不需要回报,这是一种道。母爱的滋养就是德。道是无形的,它必须作用于物,透过物的媒介,得以显示其功能,其所显的功能就是德。也就是说,德的内容是由道决定的。

再说“恍”和“惚”。“恍”指模糊、迷离,“惚”,有游移不定、隐约、不可捉摸之意。“恍惚”也是时间的概念,即瞬间;“惚恍”有时空的概念,即混沌不分,瞬息万变。在第十四章中,“夷”“希”“微”三者混而为一的整体,是人类从未见过的一种存在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宇宙初始的状态。

关于“窈”和“冥”,是指宇宙形成初始状态的形象,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精”。古医学中,“精”代表精元,天地万物皆秉之以生,是万物延续的基因。

那么“信”呢,本指音讯、信使,这里代表着传递和传播,即将万物传播下去,繁衍不绝。综合起来,“精”表达了万物的不同,“信”在精中保持着物种的特征并得以延续。人们认识了“精”与“信”,也就认识了万物的状况。

现在,我们可以以此来设想宇宙混沌初开时的景象:“轰”的一声,世界一下子进入到了“恍恍惚惚”的状态,接着宇宙出现了,太阳出现了,地球出现了,山川河流出现了,草木发芽了,动物和人类也出现了。因“精”的不同,草木是草木,牛羊是牛羊,人类是人类。因为“精”的作用,“信”的传递,天下万物各行其道,各自进化,绵绵若存,用之不竭。

当然,如此理解与生物进化论完全背离,不知是否歪曲了老子的本意。③22

(未完待续)

2023-07-27 ——老子《道德经》解读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08030.html 1 智慧的彼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