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4日
第A05版:文化周口·连载 PDF版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本期撰稿人:陈大明 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秘书长,老子学院(研究院)研究员

李晓英 周口师范学院老子暨中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

“传承优秀文化,解读历史经典,开启智慧之光。”今天,我们共同学习《道德经》第三十二章。老子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这一章说明道的作用和信守规范、知足知止的重要性。全章分成两部分,先论述,再举例。第一部分论述道 “无名”“朴”“小”的特性,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的例子。第二部分先论述“有名”“知止”和“知止可以不殆”,举“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的例子。

先看第一部分。道常无名、朴:“常”是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把“恒”改成了“常”。“常”虽然具有永恒、长久的意思,但与老子用“恒”所要表述的本义差得很远。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中,“道常无名”就写作“道恒无名”,意在说明“无名”是“恒无名”,也就是“无名”与“有名”的对立统一,这种统一是第二十五章明确指出的“混成”,也就是浑然一体的统一。正是“混成”,所以是原始的、本来如此的、未经雕琢的“朴”的状态。虽小,天下莫能臣:道虽然小到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是似无实有的存在,但普天之下的万事万物、芸芸众生都要以它为宗主、为根本,要听从并服从于它。接下来,很自然地提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莫之令,是莫令之,这是老子仔细、反复观察天象后的形象举例和描述,暴雨来临之际,乌云低垂,仿佛天与地连接到一起了,所以才有“天地相合”之说。也有注家认为这是在形容阴阳相合。甘露普洒,其特点是不分彼此,在道的统领下,依照天地规律,自然相合,均匀普洒。老子以这个例子进一步说明,表现为“朴”的道,虽然小到看不到、听不到、摸不着,小到可以看作“无”的程度,但它时时刻刻都在发挥着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与天降甘露一样,不分彼此、一视同仁地洒向大地,自然均匀。

可见,第一部分老子着重讲了道“小”的特性、“朴”的形态和对天下万事万物所起的作用。指出侯王应当坚定地持守道,只有具备道无私博大、普遍的仁爱天下万民万物的胸怀与气度,天下万民万物才会自然服从他、跟从他并爱戴他。这里,老子先说道的特性,再要求侯王在治理国家和社会时要把握道的特性,认为这样以道治国才能得民心、安天下。

接下来进入这一章的第二部分,进一步展开“道恒无名”,重点说“有名”后应该怎样做,也就是“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从无名、朴的形而上的道,降落到形而下的器的世界,也就是进入有制度、有名分的“有名”的世界后,上至侯王、下到百姓应该怎么做,老子给出两个字“知止”。也就是要在名分制度要求的范围内活动,持守一定的“度”,不可超过限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有名”的制度、规范,符合“无名”“朴”的道的规律,实现有名与无名的统一。在二者统一前提下制订制度、形成规范,提升臣民百姓尊道贵德水平,才能引导社会避开危险,正常有序运行。

这里,老子强调“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针对性很强。他观察春秋末年礼坏乐崩、天下大乱、战争不已,名分制度被冲破、超过限度胡乱折腾的社会现实后,深知天子、侯王欲望过多、过大,不能知止,随意超过限度,是酿成很多悲剧的根本原因。所以,才深有感触地告诫侯王,身居高位,肩负社会治理重任,是社会能否正常运行的主导力量,一定要在道所要求的“无名”与“有名”统一的限度间思考、决策与行事。抑制、打消各种欲望和不合道的想法、行为,最有效的做法便是知止,因为知止可以不殆,知止才能没有危险。

由此我们可以体悟到,天地万物各有名分、各有所属、各有限度,这都是道的作用所致。因为道的作用,所以天地万物各适其性,各自按照自身规律发展,且井然有序、相辅相成。悟道体道之人明白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分和发展限度、内在规律的道理,所以安分守己,没有非分之想,不做过分之事,知足知止。正如赵树理在《十里店》里讲过的一句话:“不要隔着桌子夹菜”。意思是:不要逾越规矩和界限为自己谋取利益。万物莫不有规矩。想要成方圆,必须得立规矩,有了规矩,才有了秩序,有了秩序才有了和谐与安稳。

规矩,是一种自律。王阳明说:“能克己,方能成己。”一个人只有学会克制自己,守住规矩,才能最终成就自己。鲁班年轻的时候学做木匠,木材质地偏软,有人曾劝他锻铁,但是鲁班却始终未曾动摇。最终鲁班成为木匠行业中的圣手,在木工的创造与制作上,很难有人比得上他。百样通,不如一样精。人生之贵,贵就贵在这“一样精”上。守住自己的规矩和界限,不被外物诱惑,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才是一个人最大的依仗。

规矩,是一种智慧。韩非子说:“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物之功形矣。”守住规矩,事情才能正常做下去,守不住规矩,事情往往会被推翻重来。所以,真正的智者,恪守界限,从不胡乱作为。波兰作家莱蒙特说:“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遵守规矩,就是最简洁最高效的做事技巧。按照规矩办事,不随意加戏、随意越轨,行业才能正常运转,社会才能正常运行。一个人才能真正行稳致远、立足于世。

同样,规矩也是一种人品。央视有一个节目叫《我在故宫修文物》,有一期里面有一个小插曲。主持人和专家聊得好好的,突然主持人问了一句:“你在故宫修文物,家里边的文玩是不是挺多?”一句话把专家给惹火了,脸瞬间拉了下来,严肃地说:“修文物的不搞收藏!这是职业操守,这是规矩。”全场先是一片肃然,之后激起一片掌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规矩。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规矩,不能乱来。修文物的人,天天接触文物,如果家里搞收藏,一方面有瓜田李下的嫌疑;另一方面,一个人一旦搞了收藏,面对这么多文物,很难不生出贪念。这样下去,自己一生的信誉和人品就全毁了。康熙曾说:“若心术不正,才有何用。”一个人若是人品不行,才华再厉害,也会被人唾弃。人生在世,人品才是最硬的底牌。

严遵说过:“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水,正直如绳。”一个人心里有规矩,内心平静,处事正直,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能被人信任,人生之路自然宽阔平畅。《吕氏春秋》里讲:“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画圆一定要使用圆规,画方一定要使用曲尺,画直线一定要使用墨线。做人也好,做事也罢,守规矩,事情才能办得干净漂亮。一个人只有学会克制自己、守住规矩,才能最终成就自己。由个人及于国家,肩负治国理世重任的侯王,能够深刻体悟老子“始制有名,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的谆谆告诫,不因欲望膨胀随意超出名分规矩的限制,就能收到理想的社会治理效果。

总之,老子在这一章由阐释道无名、朴的特性入手,要求侯王要把握无名与有名相统一的道,在制度名分的规范内也就是道的规范内活动。为打消各种诱惑和人的本能产生的突破制度名分、各种规矩的冲动和欲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知止”。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心归服、百姓拥戴,就像百川流入江海一样,进入以道治国的理想境界。①6

(记者 黄佳 整理)

2023-08-04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10371.html 1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