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夏季和冬季的过渡季节,此时夏季的炎热退去,冬季的寒冷还未到来,自然界呈肃杀凋零之景。在中医五行养生中,秋季对应人体的肺脏,同时肺主皮毛,秋燥易咳,久咳伤肺,因此这一季节应对肺脏进行养护。另外,从情志养生的角度讲,五情中悲(忧)伤肺,而秋季万物凋零,人易感秋悲秋,所以也应注意养肺。
1.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起居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能顺应阳气收降,早起则利于肺气宣发,让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进而收敛神气,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肺的清肃功能。须注意的是,成人应保证8小时睡眠。
2.调摄心神
秋风、秋雨、落叶,给人一股肃杀之气,尤其是天气突变常会令人生愁。低落的情绪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故秋季情志养生的重点是避免悲伤情绪,树立豁达的人生观。此时,人必须及时调整心态,振奋精神,培养乐观的情绪,让自己心情始终保持愉悦,以无忧无虑的心态迎接秋天,借秋季丰收的美景抒发情怀、陶冶情操。这样一来,既锻炼了身体,又调节了情绪。
3.按摩护肺
(1)按摩鼻部。有些人对冷空气过敏,临床表现为流清涕,喷嚏不止。这类人群可先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至热,分别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搓摩30次,然后用两手食指按揉两侧迎香穴30次。此法可养肺健体、增强机体免疫力。(2)捶腰背。端坐,腰背自然挺直,两手握空拳,捶打腰背中央及两侧,从下往上,再从上往下,先中央后两侧,捶30次。此法可通调背部经络,畅肺气、健腰肾。
4.补水养肺
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鼻到气管再到肺,构成了气的通路。肺部的水分可以随着气的排出而散失。干燥的空气更容易带走水分,造成肺黏膜和呼吸道的损伤。因此,人们及时补充水分是养肺的重要措施。除正常饮食外,一天要少量多次饮用1500至2000毫升的水。此外,也可以饮用茶饮,如秋季饮用乌龙茶可清热解毒、解腻去燥,还可以根据自身体质选用黑茶、菊花茶、决明子茶饮用。
5.食疗润肺
秋季为燥气当令之时,稍有疏忽,可导致肺脏受秋燥损伤而出现口干、咽喉肿痛、皮肤干燥、咳嗽、咳痰、大便干结等症状。因此,人们秋季宜常吃养阴润燥的食物,如梨、甘蔗、柑橘、红枣、莲子、百合、白果、山药、蜂蜜、鸭肉等食物。另外,因立秋之后气温仍高,可以适量食用绿豆汤、莲子粥、百合粥、银耳羹等,消暑敛汗、健脾开胃、促进食欲。
对于老年人及脾胃虚弱之人,早餐宜食粥,以益胃生津。《医学入门》中指出:“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百合莲子粥润肺益肾、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呕、胡桃粥润肌防燥、松仁粥润肺益肠、菊花粥明目养神、山药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粥食用,方可使脏腑阴阳气血和谐,达到滋补身体之目的。
推荐两款食疗药膳。(1)山药炖排骨。材料:排骨1000克、山药1000克、料酒4茶匙、精盐1.5茶匙、胡椒8粒、红枣8粒、枸杞8粒、老姜1块。食用功效:本方具有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肾益精、益肺止咳、益志安神及降低血糖等功效。(2)百合银耳莲子粥。材料:百合20克、银耳40克、莲子15克、糯米80克、冰糖适量。食用功效: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银耳润肺生津、养胃提神,莲子健脾止泻、清心安神,粳米补中益气、健脾益胃。
6.适当运动
秋季气候凉爽,正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好时候,适宜开展各种运动锻炼,如跑步、打球、游泳、做操、武术、跳舞等,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运动量。但运动强度不宜过剧,因为运动过剧则出汗太多,会增加机体耗伤,也不利于阳气敛降。
7.慎食秋瓜
立秋之后,人体顺应自然界的节气变化,阳气收敛、阴气微生,夏季苦寒食物就要少食,防止损伤脾胃阳气。因此,入秋之后,脾胃虚弱的人应尽量少食过于寒凉的食物,也不要生食大量瓜果,特别是少食西瓜、苦瓜、黄瓜等,以免损伤阳气,损伤脾胃,进而使手脚发凉、胃凉腹痛或是腹泻拉肚。饮食讲究顺时而食,建议秋季多吃应季水果,如梨、鲜枣等凉润之品。
8.穿衣宜薄
“春捂秋冻”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保健方法,民间称“薄衣法”。其做法是在夏末秋初之时,慢加衣服以逐渐适应外界的环境,达到锻炼抗寒能力的目的。
(周口市中医院 刘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