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妻弟媳的电话,我着实又悔又喜,禁不住感慨:看来,家乡的扶贫工作真的是卓有成效啊!
事情是这样的——
我老伴患病了,妻弟媳来京探望,临回时,我找出几件平时不穿的衣服,让她捎给我一位鳏居的老侄儿。老伴当时就劝阻我,说:“你以为农村人现在仍缺衣服穿吗?不是咱年轻时的岁月了!听弟妹讲,他们吃的穿的都不比咱们差,谁还会像当年的我一样,傻里傻气,把城里过时的服装当成宝呢!你这样做,搞不好会被误认为瞧不起人呢!”
我知道老伴的话是有感而发。上世纪80年代初,家乡实行土地承包制的第二年,一天,在西安工作的姑表兄带着表嫂来我家探亲,给我妻子买了件的确良面料的衬衣。那时,我们刚解决温饱问题,穿的依然是洗得褪色甚至打补丁的旧衣烂衫。当时正年轻爱美的老伴,对哥嫂送的礼物甭提多金贵了,平日珍藏箱底,只在民办教师开会或走亲戚时才舍得穿。其实,那件衬衫透气性很差,穿着并不舒服,后来老伴曾疑心是城里人淘汰的减价品,不无自嘲地说:“谁让咱是不识货的‘乡下佬’呢!就像《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只看见珍珠衫的光鲜亮丽,也不管捂在身上多难受了。”言语间流露出些许怨气。
老伴旧事重提,用意一清二楚。我却不以为然,反唇相讥:“你不是有钱买衣服后,才嫌弃那件衬衫的吗!乡下还没富到‘吃饭讲营养,穿衣讲高档’的程度,老侄子又是村里的贫困户,上次我应邀回老家帮助修族谱,送他件随身带的旧衬衣,他可高兴了。这些衣服比旧衬衣强多了,他恐怕喜欢还来不及呢!”
谁知我错了。刚刚妻弟媳告诉我,她把捎的衣服送了过去,老侄儿看也没看,说:“我的衣服够穿了,放着多可惜呀,还不如你拿回去,送给你村缺衣少食的人呢。”
我听了,先是感到后悔,后悔事先没征询老侄儿的意见,让妻弟媳千里迢迢捎衣服,白白受累,转念一想,又觉得非常欣慰,因为从这件小事上,我看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
有比较才有鉴别。回忆当初,我和老伴比起村里的青壮年们,除一样拿工分外,每月另有5元钱的民办教师补贴,算得上“高收入”的人了,尚且穷得没一件像样的衣服穿,以至于将一件穿着不舒服的衬衫视若珍宝,而老侄儿是村里出名的困难户,如今也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滴水见阳光,我似乎听见了时代发展的脚步声,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党的扶贫工作取得的实效。
家乡有句俚语:“人生一世,吃穿二字。”我的乡亲已经在衣食方面摆脱了贫困,正加速奔向更幸福的小康生活,所以,我相信,尽管现在社会上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老一辈革命家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梦想正在或已经变为现实,因此,党带领我们走的路无疑是一条阳光大道,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③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