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3年08月31日
第A07版:文化周口·书香 PDF版

《家长》:观照真实无欺的教育现场

◇王虹建

著名作家刘庆邦是文坛常青树,年近七十而笔耕不辍。他三十多万字的长篇著作《家长》甫一问世,便得到了广泛关注。这部书写了一个名叫王国慧的母亲,为了儿子何新成的成才费尽心思,但她只将注意力放在儿子的荣誉和成绩上,对儿子的内心却很少关注。儿子没有生活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出现早恋倾向时,又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很好的引导,最终出现了精神障碍,远远背离了家长让他出人头地的初衷。

从马卡连柯的《教育诗》,到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再到杨争光的《少年张冲六章》,这些著作都是通过孩子来透视教育、思考社会问题的,而通过孩子来透视家长,据我所知,《家长》还是第一部。以王国慧为代表的中国家长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教育充满功利目的,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法却往往过于简单。当孩子受到了父母的伤害,父母仍坚持认为自己是为孩子好。孩子如同小树,能否健康成长跟土壤环境密切相关。何新成原本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成绩却一步步下滑,甚至出现精神问题。小说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谁是罪人,大家都是无恶意的同谋。对于孩子来说,接受教育就是生活的全部。也许,教育只是这部书的一个隐喻,作家真正关注的,还是欲望社会下的人格完善,以及与之相关的道德法则等问题。

何新成生性善良,又敏感、脆弱,从照顾赵老虎到与周丽娟产生懵懂恋情,何新成始终怀有一颗璞玉一般的童心。对赤子之心的抚摸、对天性的体恤,是许多伟大小说共同的内核。这个内核洞悉人性、观照世相,不啻是一缕救赎的亮光。从这个角度来说,《家长》中的何新成与贾宝玉一样,与堂吉诃德和大卫·科波菲尔一样,是向善的,他在呼唤真与美的魂兮归来。

《家长》是一部大书,既是一部家长为了孩子奔波劳碌的历史,又是一部孩子心理被扭曲的历史。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以何新成上学为主线贯穿整个故事,是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生活画卷,也是当下众生的心灵史,写作笔法老道,作品寓意深刻。从《红楼梦》到《阿Q正传》,从《罪与罚》到《苔丝》,好的小说往往是触及灵魂的。作家遵循心灵的契约,把《家长》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放置在既定的场景,让他们或喜或悲、或歌或哭,一个动作几句对话就能让读者明了人物的内心。这部书看似家常,但艺术功力却力透纸背,思想内涵深沉厚重,且有一种宽广的悲悯情怀。对内心的深层挖掘,对存在的终极追问,使小说有了一种灵魂之深,这一点使这部书远好于其他同题材小说。

《家长》是贴着人物写作的典范。小说从王国慧母亲走亲戚写起,直至麻玉华离开何新成结束,每一个细节都极为真实生动,塑造了王国慧、何新成、何怀礼和麻玉华等一系列典型人物。作家有一种化平庸为神奇的能力,许多本来十分平常的小事,一旦到了他的笔下,都变得有趣并且耐读。有时,我分明觉得人物已然从字里行间站了起来,一颦一笑都如在眼前。作家做过农民、矿工和记者,生活的经历给了他无尽的财富。书中的人物对话,既接地气,又有生活的元气,且有明显的地域色彩。通过这些对话,我们可以想见人物的音容笑貌,触摸人物的性格。另外,作家也有很强的幽默感,不少地方都写得令人莞尔。

我有二十年的教书经历,《家长》带给我的不仅是一种共鸣,还有震撼。很多时候,我愿意把《家长》视作一面镜子,通过它来观照家长和学生,观照像我这样的教师,以及生活中更多的层面。《家长》写出了真实无欺的教育现场,有美好的青春,有脆弱的心灵,还有生存的局限。我们都是世界的孩子,未来的路上,我们会一直成长并且前行。如果我们能洞悉世风之变,且能守住自己的内心,那便是我们阅读《家长》的又一收获了。③22

2023-08-31 ◇王虹建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12544.html 1 《家长》:观照真实无欺的教育现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