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2日
第A07版:文化周口·书香 PDF版

智慧的彼岸

——老子《道德经》解读

◇张君民

(接上期)

第二十九章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

有人想强行取得天下而治理它,我看他不会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世人秉性不一,有走在前面的,就有走在后面的;有缓慢的,有急促的;有刚强的,有羸弱的;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圣人清静无为,顺应自然,因此会去除极端、奢侈、过分的行为。

【解读】

在本章中,老子断言,强取天下的人,都不会得逞。因为世上的一切强求之物都不会得到;世上的一切强求之事都不会实现。什么是强求?孟子说,做事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当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时候,事情就会自然而然朝着想要的方向发展。统治者取得天下也是一样,如果三者缺少其中之一,那就是强求。

远观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中国,可谓天时、地利俱得,但久战征伐,劳役不堪,使人民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失去了民心,这就是秦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

吴三桂是明朝重臣。李自成入京后,吴三桂本打算投奔李自成,然而“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城门放清军入关。但是后来吴三桂因一己私欲,又打起复明的旗号。当时很多老百姓不愿意生活在异族的统治之下,吴三桂做这件事是具备“人和”条件的,但他忽略了当时清朝廷已坐稳江山这一实际情况,最终行动失败。

因此,任何事情都不可强求,特别是取得天下和治理天下这样的大事,更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所谓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管不问、任其发展,而是在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去做。违反规律地去为,就是用强力、暴力去夺取天下,用强政和暴政去治理天下,这样必然会失败。天下是一个“神器”,是极为珍贵的,是容易破碎的,它有自己的结构和运行方式,千万不能人为地去改变它,也不可以人为地去支配它,要顺应大道,自然而然地去治理它。

为了证明上述道理,老子用朴素的相对论概念,来说明物性的不同、人性的差异。“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要承认世界的差异性,有了差异,世界才多姿多彩,才能保持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有序和平衡。然而,古往今来,许多统治者往往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标准,试图消除物的差异性和人的差异性。前者往往导致大自然的报复,得不偿失;后者往往导致民众的怨声载道,自取灭亡。

所以老子由衷地提出,要“去甚、去奢、去泰”,“甚”“奢”“泰”这三者代表了三个极端。极端的事物往往偏离正确的轨道,任其发展,必然会偏离大道。因此,统治者治理国家,必须抛弃个人的私欲,消除个人偏执、奢华、过分的欲望和行为,秉持大道,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做人也是一样,不能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导,要消除过度的私心和贪念,顺其自然地保持中庸,适时把握天时和地利,那么也就没有做不成的事了。③22

(未完待续)

2023-10-12 ——老子《道德经》解读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15490.html 1 智慧的彼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