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8日
第A04版:记者节特别策划 PDF版

他们眼中的记者

核心提示

今天是第24个中国记者节,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

每天奔波在采访一线,他们脚下有泥、眼中有光、肩上有责任。

今天,让我们走近记者,看他们作为时代的守望者、岁月的留存者、温情的撒播者的更多面。

妻子眼中的老徐

□记者 王晨

老徐是周口日报社深度报道部主任徐启峰。在同事眼中,老徐写稿有思想、有文采,报社每月的业务评比,老徐的作品经常获奖,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在妻子宋馨眼中,老徐是个啥样的人?“老徐是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宋馨说,每次接到单位的采访任务,老徐都会做很多准备工作。前些日子,为了采访周口重点工业项目,他每天在网上搜索相关企业资料,连爱看的古诗词也改为了《大国重工》《材料帝国》等工业类书籍。

为了让稿子完美呈现,他反复构思文章结构,“即便落笔了,感觉写得不满意,也会推翻重写。”宋馨说,去年老徐到江苏连云港采访周口港“豫货出海”集装箱航线,一篇稿子写了将近2000字,感觉不满意,从头来过。

“一有采访任务他就睡不好觉,我经常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血压。稿子见报后,别人认为那是老徐的正常操作,我却知道他付出了很多。”宋馨说。

“老徐是个爱学习的人。”宋馨拿起一本老徐最近正在读的李一冰著的《苏东坡新传》,扉页上记着一些重点:“P141,苏轼至陈州与弟苏辙相见,留70余日(1071年);P178,苏轼第一首词《行香子》,时年37岁;P358,苏轼谈写作……”

“老徐是个有趣的人。”宋馨笑着说,“他随口就能来一个段子,三言两语就能把我逗乐。他喜欢买菜、做饭,闲暇时我们经常研究菜谱。”“我有这么好吗?”老徐插了一句话,脸上笑开了花。③2

父母眼中的骄傲

□记者 杜营营

“记者这一行,她一干就是好多年。”谈及过去,李凤霞的父亲沉思片刻后说,“20多年前,她从时政编辑转到记者岗位,俺们就鼓励她要多学习、多干活,别怕吃亏。家里有啥困难,我们帮忙,千万别耽误了工作。”

李凤霞是周口日报社综合新闻采访中心主任。在她父母眼中,记者是份光荣却又忙碌的职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20多年来,我们发觉她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为了让她更好地开展工作,我和他妈决定离开老家,来到她身边,为她分忧。”李凤霞的父亲说。

“记者工作忙、任务重,我们都看在眼里。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正月初二她就从老家赶回来投入了采访,几天时间跑遍了全市,报道疫情防控工作。”提起那段难熬的时光,父亲的话语里满是对女儿的理解和心疼。

这份体谅与牵挂,李凤霞心中十分明了。“无论多忙、多累,家里的事二位老人从来没让我操过心。”回忆起父母的辛苦,李凤霞内心既温暖又愧疚。

“每天无论我多晚到家,父母屋里的灯永远亮着。听到开门的声音,母亲总担心地问我吃饭了没、还写不写稿子。听到我说要写稿子,母亲总会叮嘱一句‘别熬太晚了’,才回屋休息。”今天,当李凤霞静下心来回想母亲曾经说过的话,眼睛里闪烁着泪花。

现在,李凤霞80多岁的母亲患老年痴呆症,再也认不出女儿了。

李凤霞说,此生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时光能缓、父母不老,岁月静好、父母安康。③2

同事眼中的热心人

□记者 苑美丽

侯俊豫,周口日报社县市区新闻中心淮阳区工作室主任,深耕采编领域多年。同事眼中的侯俊豫是什么样的?近日,在周口日报社采编大厅,一场关于他的讨论就此展开。

“他组织稿件非常用心,交稿以后,总是主动和编辑对接,对细节问题进行讨论。”邹娟是周口日报社广告编辑部主任,她用“认真”“热心”来评价侯俊豫。

“俊豫是一个对新闻职业充满热情、对社会充满关爱的人。”记者王吉城聊起侯俊豫时,直竖大拇指。2019年,淮中有一名高中生因违纪被学校开除,但他的老师不愿放弃他,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这名学生重拾信心,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得到这个线索后,侯俊豫先后3次采访这名学生和他的老师。为了不影响老师的工作,他晚上顶风冒雨到老师家里采访,只为采写出有温度、有生命力的稿件。

“在俊豫看来,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这个孩子从犯错到考上理想的大学,期间饱含老师的心血。作为一名记者,他觉得必须记录并宣传这件事。”王吉城说。

周口日报社摄影记者梁照曾与侯俊豫同年参加工作,是无话不谈的朋友。“1999年我们一块儿进入报社,他性格温和、爱学习,经常翻阅其他地市级媒体的报纸,学习他们的写作视角和写作方式。后来,他被调到县市区新闻中心淮阳区工作室,各项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大家都很认可他。”谈起侯俊豫,梁照曾这样说。③2

朋友眼中的益友

□记者 刘昂

“她热爱记者这份职业,所写稿件文字细腻、感情充沛,品读后令人感悟颇深;她酷爱读书,充实且自信、勤奋而乐观。”说起周口日报社党群部记者黄佳,周口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冯剑星如此评价。冯剑星与黄佳相识于2020年的一次采访。

常银玲是淮阳区临蔡镇冯洼村一名乡村教师,20世纪60年代,她在自己家创办学校,几十年培养了冯洼村三代人。冯剑星把常银铃的情况告诉了黄佳,二人决定在教师节前夕对常银铃进行专访。

冯剑星清晰地记得,在采访过程中,黄佳被常银铃的事迹深深感动,言语间充满敬佩之情。“回来的路上,黄佳对我说,一定会用心用情撰写稿件,把常老师的故事写活、写透,激发全社会崇德向善的力量。”冯剑星说。

经过多次打磨,黄佳采写的稿件《穿越半个世纪的教育情怀》于教师节当天在《周口晚报》刊发。后来,该稿件获得了2020年度中国城市党报新闻通讯类一等奖。

周口市图书馆副馆长勾雅娜与黄佳因书结缘。她说:“黄佳经常和我分享好的书籍,我们也会交流学习心得。现在,我一有空就捧起书本,享受阅读的乐趣。”勾雅娜回忆,两人第一次见面,聊了两个多小时仍意犹未尽。

黄佳还深入了解全民阅读推广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黄佳参与策划的‘阅读点亮智慧’、‘与城市共读1000小时’公益阅读、‘悠悠万事、阅读为大’名家名篇共读等活动,为我们推广全民阅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勾雅娜说。③2

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

□记者 王晨

“记者是份光荣的职业,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11月4日,周口日报小记者葛畅这样描绘她心目中的记者。当日,在妈妈的带领下,葛畅应记者邀请来到周口日报社。

“我参加小记者活动时,经常看到大记者忙前忙后,活动结束后还要写稿,觉得他们很厉害。”葛畅小学二年级时成为周口日报小记者,她经常在《周口晚报·小记者》上发表文章,逐渐对新闻采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如今,葛畅是周口市莲花路小学广播站的新闻小主播。葛畅说:“每次轮到我做新闻小主播时,我都会提前搜集国际、国内、省内以及我们身边的新闻,然后归纳后进行播报。”

通过当小记者的经历,葛畅体会到了记者的辛苦。“我很佩服记者,他们记录新闻事件,有着正直、求真、求实的品质。开展新闻采访时,他们冲在前,不断挖掘新闻事件的真相,用文章传播正能量。”她说。

为了让葛畅对报社有更多的了解,记者带她到周口日报社图书馆参观。看到装订成册的历年报纸时,葛畅感叹道:“原来记者记录了这么多的新闻!”当葛畅翻阅到2012年9月自己出生当天的《周口晚报》时,兴奋地说:“我出生那天有这么多新闻啊,我们周口的八一大道桥也在这一天正式通车。太巧了,当天还有《周口晚报·小记者》版面,在这上面刊登文章的小记者,现在应该都是大学生了吧!”

葛畅和妈妈边看边聊,还用手机记录下这张有意义的报纸。“如果没有记者采访、没有报纸刊登新闻,我们就不会记得曾经发生的事件。记者不愧是时代的记录者!”葛畅对记者说。③2

原来记者这么辛苦

□记者 苑美丽

孙羲尧,是周口临港开发区开来路小学一名四年级学生。因热爱写作,他的作品多次被刊登在《周口晚报·小记者》和学习强国平台,是大家眼中的优秀小记者。

11月4日,离记者节还有4天时间,记者与孙羲尧相约在周口日报社见面,讨论一下他眼中的大记者。

为了让孙羲尧对报社多些了解,记者带他参观了周口日报社采编大厅、小记者部、融媒体指挥大厅。通过记者的介绍,他对周口日报社的历史和发展,采、编等岗位的工作性质有了更深的了解。

“得到新闻线索后,你们立刻赶到现场。采访结束后,还要抓紧时间写稿,再抢时间把稿件发出来。整个过程都在跟时间赛跑,很考验记者的体力和脑力。”听完记者的介绍,孙羲尧感慨地对说。

“对,为了赶时间,记者经常顾不上吃饭。有时候接到外出采访任务,要驻扎在采访一线好多天。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时候,记者顾不上自己的安危,到医院、菜市场、隔离点等一线采访,然后把采访到的信息快速地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发布出去,让大家及时了解各方面的信息,从而坚定人们抗击疫情的信心。还有前年夏天,咱们省出现汛情,我的好多同事都在第一时间奔赴西华、扶沟,驻扎在抗洪一线,拍照片、写稿件,记录群众安全撤离的过程,直到洪水过境、群众返回家园,同事们才陆续返回。”

“原来记者这么辛苦。”孙羲尧说,“今天使我受益匪浅,希望以后能有机会跟大记者一起去采访。” ③2

2023-11-08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17510.html 1 他们眼中的记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