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董航 文/图
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繁忙,市民的出行方式更加多元。共享电单车作为一种便捷、低碳的出行工具,已经在各地得到广泛应用,它不仅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能够满足市民对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基本需求。
在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的背后,有这么一群人,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凛冽寒冬,他们始终坚守岗位、不畏艰辛,确保共享电单车的高效、稳定运行,为市民提供便捷、可靠的服务。
调度员石军海:
无论春夏秋冬 忙碌于各站点
“闲不住!汽车站、火车站、学校和商场附近等人员密集区域就是我的‘主战场’。”1月9日,在中心城区太昊路周口理工职业学院附近,记者见到了正在调度作业的青桔电单车调度员石军海。他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工作: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除去休息时间,每天需要工作8个小时,一天往返各站点十余次,至少调度120辆电单车。
在与记者交谈时石军海的手没有闲着,只见他先用手机扫码识别需要调度的车辆,待解锁后,一手扶着手把一手扶着车座,沿滑轨将电单车一一推入车厢里。不一会儿,车厢里就装满了电单车。
随后,记者跟车前往调度目的地。“刚才我在后台看了一眼,离这儿最近的文博城小区可以投放车辆。”石军海向记者介绍,调度分为政策调度和闲置车调度。政策调度是公司后台指派调度,对站点有要求;闲置车调度就需要调度员凭借经验,结合网上站点查询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不到5分钟,调度车就来到了文博小区站点,石军海依次将15辆电单车卸车摆好,这次的调度任务就算结束了。
采访接近尾声,石军海随手推起路边一辆没有规范停放的电单车至指定位置。他说:“看到电单车整整齐齐地停在停车点,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巡检小哥曾卫怀:
希望大家像爱惜自家车一样爱惜共享电单车
文明骑行,规范停车。这对很多市民来说已经成为习惯,而在市民便捷出行的背后,是“车保姆们”默默的付出。
“早上7点出门至下午6点,这11个小时至少得往返20公里。”1月11日,哈啰电单车周口运营公司巡检员曾卫怀对记者说,他每天的任务是对负责片区的共享电单车进行巡查,保证车辆干净整洁、停放有序,确保市民骑行安全舒适。
察看车身有无小广告、二维码是否清晰、车辆有无明显损坏等,工作效率极高的曾卫怀摸索出一套方法,不到2分钟就完成巡检流程,并细心擦拭头盔、座垫及车身灰尘。
“这辆车是系统指派的,要例行检查刹车情况。”在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文昌校区)站点一指派车辆旁,曾卫怀对记者说,这种例行检查是公司根据易损件的磨损情况,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公司维修点备有常规零部件,现场处理不了的车辆我们标记后,调度员会适时拉回维修点维修。”曾卫怀说。
“希望大家像爱惜自家车辆一样爱惜共享电单车,在方便自己的同时也方便他人。”曾卫怀向记者道别时说出了他的心愿。
换电专员常帅:
为市民出行“保驾护航”
“电池锁已打开,电池安装成功,电池锁关闭成功。”不到30秒钟,一辆电单车就在换电专员的手中“满血复活”了,而进行这一操作的就是美团电单车周口运营公司换电专员常帅。从业近4年,无论是春暖花开的春天,还是冰天雪地的冬天,他都驾驶一辆满载“能量”的电动三轮车穿梭于大街小巷,为市民的出行“保驾护航”。
“你看,平台显示红标的车,电量就低于16%了,就需要更换电池。”1月12日,常帅拿着手机向记者介绍,换电专员分两班,今天夜班的他负责两个区域,从下午6点开始,到用车晚高峰过后,他需要换完区域内所有提示黄标和红标的车辆,确保电单车满电量迎接新的一天。
记者跟随常帅穿过熙熙攘攘的七一路,途经五一路、交通大道,最后行至灯火通明的汉阳中路,不到一个小时,电动三轮车上电池全部“按时上岗”。常帅和记者边聊边拉着更换下来的电池赶往汉阳中路的换电站。
“去年我们打捞过两次电单车,一次是在中原路大桥下,和同事历时一个小时才将车打捞上岸。看着打捞上来的电单车,说实话挺心疼的。”调配电池的间隙,常帅告诉记者,文明骑行的市民占据大多数,但也有不文明的骑行行为。希望大家都能爱护电单车,展示周口人的文明形象。
“我得继续忙了!”夜色中,常帅向记者道别。注视着他离开视线、融入人流,一幕幕场景映入记者脑海——一辆辆电单车正载着市民奔在回家的路上。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