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张君民
第四十六章
【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
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做到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治理天下不合乎道,连怀胎的母马也要被送上战场,在战地的郊野生下马驹。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无厌。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解读】
本章描写了战马的两种不同用处、不同处境。一种是在有道的天下,人们安居乐业、春种秋收,马作为劳动工具,运肥播种;一种是在无道的天下,兵马倥偬,相互杀伐,马作为战争的工具,腥风血雨之中,连怀孕的战马也不得安宁,只能在战地的郊野生下马驹。
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就是因为一些统治者不知足,野心勃勃,侵人国土,给社会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因此,老子告诉人们:知足之足,常足矣!知道满足,才会永远富足。知足者常乐!
物质财富无边,人的欲望也往往无限,但人的需求是极其有限的。要想生活得快乐充实,就要懂得满足。老子告诉我们该在什么时候终止自己的欲望、怎样才能终止自己的欲望。如果不及时终止自己的欲望,必然会引火烧身,后患无穷。只有知道满足后获得的富足,才是长久的富足。
不知足的人,对本不可强求的东西有太多的奢望,这山望着那山高,私欲无限膨胀,最终会失去自己对生命的主宰。
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写过一篇小说,叫《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故事是这样的:贪心的农民帕霍姆要买一块土地,人家告诉他,价钱已经固定下来,他只要在太阳落山之前回到出发地,跑多远,就能得到多宽的土地。他跑啊跑啊,心里念叨着,越远越好、越多越好。他虽然在太阳下山之前回到了出发地,但由于劳累过度,一头栽倒在地,吐血身亡。其实,他最后所需要的土地,只有一个坑那么大,是他的贪欲为自己掘好了坟墓。
明朝有个叫胡九韶的人,家境贫困。他教书之余努力耕作,也仅仅可以衣食温饱。虽然如此,但他仍乐观向上,以苦为乐,怡然自得。
每天黄昏时分,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享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还庆幸的是,家里没有病人、没有囚犯,这不是在享清福吗?”
是啊,每日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衣食温饱,还有妻子相伴,这样的快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也许只有那些失去了这些的人,才知道它的珍贵。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