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4日
第07版:文化周口·书香 PDF版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

◇李向前

昨晚阅读《中国文学史》,看到这样一段唱词:“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征途、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长江,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这段唱词源自清初剧作家李玉所写的剧本《千忠戮》。《千忠戮》主要写了燕王朱棣攻陷南京、建文帝乔装逃亡的故事。作者一方面描写了南京陷落后朱棣残暴的大屠杀,另一方面痛斥了腼颜事敌的文武大臣。同时,他又对建文帝被迫出逃、惨痛的流亡生活,寄予深切的同情。

剧本中的朱允炆、朱棣等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朱允炆是朱明王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的次子。因朱允炆在位时的年号是建文,所以后世称他为建文帝。建文帝在位仅仅四年,就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抢夺了皇位。

由于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引起了朱棣的强烈不满。在僧人姚广孝等人的帮助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南京。

建文四年六月,燕军渡过长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京师遂破,燕兵进京。在燕王军队抵达后的一场混战中,南京城内的皇宫起了熊熊大火。火被扑灭后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了的残骸,已经不能辨认,据太监说是皇帝、皇后和皇长子朱文奎的尸体。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明太宗实录》中是这样记载的:“上(即朱棣)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吾来为扶翼尔为善,尔竟不谅,而遽至此乎!’……壬申,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

可是,“备礼葬建文君”之事只见于官修文字,并没见于私人笔记,更没有实物可证。也就是说,并没有人见过建文帝的殡葬仪式,也没有人能说得出建文帝的坟墓在哪里。所以,《明太宗实录》上的记录并不可信。

在明朝长达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中,民间一直流传着各种有关建文帝下落的说法,但朱允炆的下落始终是一个历史之谜,谁也不能肯定他真的被烧死了。后来一些对他抱同情心的历史学家都说他乔装成和尚逃离了南京。当时官方的记载只能说皇帝及其长子死于难中,否则,燕王就不可能名正言顺地称帝了。

三百多年后,在清朝主持编写的《明史》中,建文帝的结局是这样写的: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建文帝的下落有三种说法:一、不知所终;二、焚死;三、由地道出亡。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第三种说法,李玉所著的《千忠戮》就采用了这种说法。

靖难之役后,许多大臣见风使舵、改投新主,但也有一部分大臣忠于朱允炆,不愿与篡夺皇位的朱棣合作,这些人之中最有名的当属方孝孺。

方孝孺(1357年~1402年),浙江宁海人,他小的时候十分机警敏捷,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乡亲们称他为“小韩愈”。方孝孺成年后跟着宋濂学习,宋濂门生中有一些知名的文人都不及他。

洪武十五年,因吴沉、揭枢的推荐,方孝孺被朱元璋召见。朱元璋欣赏他举止端庄严肃,就对皇太子朱标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

洪武二十五年,方孝孺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被授予汉中教授之职。

朱允炆即位后,方孝孺成为顾命大臣之一,在建文新政中起到重要作用。每逢国家有重大的政事,朱允炆都要向方孝孺询问。当时修撰《明太祖实录》以及《类要》等诸多典籍时,方孝孺都担任总裁,他非常感激朱允炆的知遇之恩。

后来,燕王朱棣起兵南下,朝廷议定讨伐的诏令、檄文皆是方孝孺的手笔。

燕军攻陷南京城后,由于方孝孺的威望很高,朱棣想要方孝孺为他起草即位的诏书,方孝孺拒绝。

朱棣走下卧榻安慰他道:“先生不要自取忧苦,我只是想要仿效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

方孝孺厉声质问:“那周成王在哪里?”

朱棣答:“他已自焚而死。”

方孝孺又问:“那为何不立成王的儿子为君?”

朱棣说:“国家需要成年的君王。”

方孝孺恨恨地说:“那为何不立成王的弟弟?”

朱棣理屈词穷,他傲慢地答道:“这是我们朱家的事。”

随后,朱棣回头示意左右侍者给方孝孺送上纸笔,他对方孝孺说:“昭示天下,非得由先生您起草诏书不可。”

方孝孺把毛笔掷到地上,边哭边骂道:“死就死了,诏书我绝不能起草。”

朱棣暗压怒火说:“你死,就不怕株连九族吗?”

方孝孺怒声答道:“就是株连十族又如何?”

朱棣大怒,下令处死方孝孺及他的亲友门生共计八百七十三人。由于此事牵连甚广,加之后世对方孝孺的同情,故而有了明成祖“灭十族”的说法。

建文四年六月,方孝孺被车裂于街市。他在临死前作绝命之词:“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庶不我尤!”

方孝孺的弟弟方孝友与他一同赴刑场,方孝友也赋诗一首而死。在方孝孺被杀之前,他的妻子郑氏及他们的两个儿子中宪、中愈已自缢身亡,他们的两个女儿也跳进秦淮河自溺而死。

方孝孺是一代大儒,一生写下不少诗文佳作。在他被处死后,他的著作也被朝廷列为禁书。永乐年间,官府只要发现有收藏方孝孺著作的人,皆定为死罪。但是,仍然有人冒死收藏他的著作,这才使方孝孺的诗文得以传世。

方孝孺曾作一首《鹦鹉》诗:“幽禽兀自啭佳音,玉立雕笼万里心。只为从前解言语,半生不得在山林。”

这首咏叹鹦鹉的诗,实为感慨人生在世不可逞才显能,道出了好事有时反而变成坏事的哲理。方孝孺这首诗原系借鹦鹉抒发自己的感慨:要不是自己“解言语”、有才学,也不至于被囚入“雕笼”,沦入官场不得自由。

不知道方孝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否预感到了自己人生的结局呢?

2024-03-14 ◇李向前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29584.html 1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