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
第04版:周口红色记忆 PDF版

百岁女红军“讲述”红色记忆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周口红色记忆)

□记者 王锦春 王吉城

5月31日,湖北省武汉市一家医院的病房里,一位高寿老太太静坐轮椅,和善安详。医护人员走来,她微微点头。这位老人叫胡雪林,看似平静如水,谁能想到她是一位百岁老红军,经历过革命的大风大浪。她较少言语,偶尔表达的却是心灵最深处的红色记忆。

胡雪林,1925年出生于河南省西华县,父亲胡晓初是上世纪30年代西华县抗日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党的指导下,胡晓初牵头创办了“普理学校”,宣传普及马列主义真理。胡晓初后来任新四军游击支队二总队总队长,1941年壮烈牺牲。

在父亲和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从1935年起,胡雪林先后参加儿童团、豫东特委宣传队、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宣传队。胡雪林1941年到新四军四师卫生部工作,1946年又调入华东野战军医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一直在湖北省委党校工作,直到离休。

战争年代,新四军女战士胡雪林驰骋大江南北,战斗在淮北、豫东大地。一同参加新四军的妹妹,在洪泽湖畔被日寇飞机炸死。

胡雪林养育过7个孩子。1984年离休后,一直住在省委党校的普通宿舍。她的小儿子成卫东说:“母亲原本可以住更大更好的房子,但她拒绝了,也拒绝使用单位配备的公车。”

最近几年,年事已高的胡雪林长期住在医院。护理人员介绍,老人有时神志不清,目前已经很少说话。不过也有例外,一看到佩戴党员徽章的医护人员,她就主动说 “党员,好人,干好事的”。遇到军人前来探望,她会举起右手,颤巍巍地敬礼。

5月31日下午,周口日报《周口红色记忆》采访记者,前来探望受人尊敬的老红军胡雪林。对于一些问候的话语,老人似乎无动于衷。记者在一张白纸上写下“沈东平”三个大字,很长时间没有开口的老人轻轻点头,轻声说:“共产党的领导!”沈东平曾任中共豫东特委书记,初来西华时,就住在胡雪林家。沈东平曾教她识字唱歌,是共产党把她引上革命的道路。记者又写出“彭雪枫”三个大字,没有迟疑,老人先是点头,又小声说:“新四军的领导。”在新四军的队伍里,她跟随彭雪枫出生入死。共产党人彭雪枫的光辉形象,已深深镌刻在她的记忆里。记者还想听她讲述更多的故事,未能如愿,只得听她的儿子提供一些信息。

探望截止时间已到,记者向老人挥手再见。老人短短几句话、几个动作,饱含着对历史的铭记,透露出那一代革命者的追求与信仰。这也是最丰富、最感人的红色记忆。②22

2024-06-04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43014.html 1 百岁女红军“讲述”红色记忆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周口红色记忆) /enpproperty-->